经朋友推荐加入了樊登读书会,目前听的多是亲子教育类,其中一本《不吼不叫:如何平静地让孩子与父母合作》让我印象深刻,反复听了几遍。
对孩子吼叫似乎是很普遍的场景,回想自己在家庭亲子关系的相处中,也是会这样,直到听到这本书才明白,自己曾经的那些吼叫没有任何作用,反而起了很不好的反作用,甚至会给孩子造成一系列的困扰。
那吼叫来自于哪里呢?一是来自遗传,就是你的父母接受了爷爷奶奶的吼叫,然后把吼叫继续作用在你身上,然后再作用在你的孩子身上。二是迁怒于人。老板生气把员工骂了一顿,这个员工回家把孩子训了一顿,孩子被骂又踢了猫,挨了踢的猫跑到街上挠了人,这个人就是那个老板,这就是踢猫效应。三是吼叫和愤怒会造成虐待,前几天的一个网络新闻,说的是一个女人在街上用脚踢才几岁的孩子,引来路人报警,警察调查后发现这个女子是孩子亲妈,单亲独身一人带上孩子来到浙江这边,身无分文,可能陷于绝境了,再加上孩子的一点吵闹才引发了这起事件。四是身体健康,你的身体、精力不足以照顾孩子的时候,这个时候会更容易产生吼叫,这也是为什么老人家在带孩子时更容易发脾气的原因,因为老年人的精力有限,没办法应对精力充足的小孩。
知道了吼叫的原因,该怎么减少日常吼叫?
首先做一个记录,注意自己的吼叫触发器和你的反应。什么是吼叫触发器,就是孩子做了什么事你会容易吼叫,比如孩子没做作业,不好好吃饭,地上乱扔的玩具,等等,找到这个触发器。然后记录整个事件过程,你的反应是什么,你的回应是什么,后续情况怎样,统统都记录下来。当然如果你不习惯用纸记录也没关系,但是要做到心里有数,在心里做一遍分析也是可以的。
其次建立自我同情。自我同情是一个核心环节,即理解并原谅自己,而不是自责。自我同情也不是找借口,而是接受自己的不完美,真正接纳那个吼叫的自己。关于这一点我真的觉得很难做到,我自己也是接受不了自己的不完美和自己的缺点,总是会陷入无限的焦虑当中,为什么我会这么笨,为什么我连这个事都做不好,不能原谅自己犯的错误。所以在我第一次听这书的时候,听到樊登的一句话:不要苛责自己,要学会原谅自己。当时差点都哭了,一味的苛责、焦虑并不能帮助自己,反而让自己更痛苦,陷入无尽的负面情绪当中。
第三是尝试改变,用更高效简洁的方法。
在你马上要发脾气的时候,问问自己当时的感觉,想法。同时注意自己的呼吸,关注呼吸调整情绪,等到平静下来再来管教或者与孩子沟通。然后就是确定孩子的需要,想一想孩子的个性和年龄,你对他是否抱有合理的期待,他需要的是一个结果?一个拥抱?需要你重新为他指出方向?他的行为向你传递了什么信息?最后将自己置身孩子的处境,尝试感受他的情绪和想法,倾听他想诉说什么,告诉孩子你能理解他的处境和感受。
更高效简洁的方法是什么呢,比如孩子在扔沙子,这个时候你告诉他“沙子扔进别人眼睛里会痛,所以不能扔沙子”,比你说“跟你说了几次了,不要扔沙子,怎么就是不听呢“会来得更有效。一次给一个指令比一次给多个指令会让孩子更容易接受。
当然以上都是理论,我们在生活中还是会忍不住冲孩子发脾气,那怎么办?真诚的道歉,这会有助与修复你与孩子的关系,就是你在发脾气后懂得道歉,那么孩子也会在犯了错后向别人道歉。绝对不要在道歉的时候这样说:妈妈很后悔刚刚冲你发火,但是因为你很顽皮我才会发火的,妈妈发火都是为了你好。这不是真诚的道歉,这是推卸责任,把发火这件事的责任推卸到孩子的身上。真诚的道歉要表示出两个意思,一是我后悔了,二是我做错了。在道歉这个事情上,我儿子倒是常常犯了错会向我道歉,但是我发完脾气却很少跟孩子道歉,总觉得跟孩子道歉面子挂不住啊,没想到儿子做得比我好,看来我要向他学习。
今天请病假在家休息,刚好有时间来重新听一遍,并做个简单的记录。
顺带吐槽一下简书的排版,为什么没有每段开头空两格的按钮呢,强迫症的人每次都要把段落开头一句往后按8次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