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受发小的邀约,小学的同学,儿时的伙伴迎来跨世纪的一聚。YN开车不到四点时载上我和LJ,奔着水库方向行驶。我与YN还好,有微信,偶尔还会看看彼此的动态。
前几天也是她发起了相聚的意愿,我便提议建个群,以后大家相聚好沟通。于是她把群名字取为“三个小丫头”。
与LJ则是初中毕业后再无相见,掐指一算已经三十多年未见,她俩之所以联系密切,且因中学同班,后又断断续续一直保持了联络 。相比我,似乎性情上略显寡淡。关系比较好的朋友主要集中在师范同学圈层。
尽管那么多年不见,这次一见也不曾有半分的生疏,一路的寒暄与询问,大体了解了大家的近况,感叹儿时的那份纯真友情总如那陈年的佳酿,愈久便愈发的迷香。
YN可算是我的发小,因她家与奶奶家为对门邻居,便成为了我儿时的玩伴。YN在我的印象中一直是个聪明,激进的人。只是因为当时的家庭环境,所以在学业上没有太高的追求。初中没有考出去,但是阴差阳错的上了经济分院的师范专业,毕业后做了一名初中语文教师。
她家四个孩子,两男两女。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这段时间里,在农村,人们的物质生活贫乏,孩子多便意味着经济条件极度的不足。小时候在一起玩耍时,只是隐约感觉到他们姐弟之间仿佛有些不暮,只有她一人在家时才会让我去她家玩。
席间,谈及她的性格,她有些自卑,觉得命运仿佛有些坎坷。究其原因,是年少时缺爱而致,因为她家严重的重男轻女。她姐姐命运更是令人唏嘘。为了家庭付出奉献那么多,却不曾得到认可与回赠。好在如今姐妹俩相惜相扶,从姐姐那里她获得了一种母爱。
在我依稀的记忆里,她的母亲矮小,能干,操持着一大家子的生活,听奶奶说她母亲很有学问,是县城重点高中毕业的学生,在当时想必智商是上等一流的。也许正是这份辛苦,她的母亲没能等到新房的回迁便去世了。
谈及结婚时的寒酸她丝毫没有怨言,或许正是这些经历,让她拥有了独立的勇气。结婚后为自己的父母在城里买了楼房居住,后又为公婆买了一套,据她说那几年一直处在借钱状态。丈夫虽然不如她挣得多,但是好在对她很是关爱。一切家务活似乎都包揽了,大体这就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规律吧。如今儿子也上了警校,明年毕业也不用担心工作问题了。她的当务之急是抛售手里多余的房产,将来为儿子所工作的地方置办一套房子……
我记忆中的LJ,从小便是胖乎乎的小丫头,家中四个孩子,两个姐姐,一个弟弟。的确小时候从她吃的口粮上,能够感受到她家庭条件的薄弱 。
后来在通州上了大专,学的是计算机,上学期间有了明确的目标,由于她成绩的优异,所以被留校做了老师,家安在了通州,过了些年学校便被北工大合并,一路走来她说自己是幸运的,我则说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若不是她先前的努力何来今天令人满意的结果?
她有一个女儿已经工作,现在闯荡杭州,看起来是继承了母亲努力敢拼的性格。
三个知天命的女人围炉夜话,有回忆,有打算,有知足,更有对余生美好的幻想。
眼见着居酒屋的主人在送走一波波的客人,我们也暂时搁浅了这次畅聊。趁她俩上厕所的功夫我赶紧把账给结了。带着半瓶红酒的微酣出得酒馆,但见眼前半空中那一轮明月与一颗星辰凝视,地上三三两两的汽车驶过,真的想CITY WALK一下这夜色下小城。
于是便再次相约下次的聚会时间与项目。且行且珍惜吧,尤其是那些从心底惦念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