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慢慢流淌,下午茶的时光,精致而富有情调的咖啡厅,就只有怡一个人坐着,侍者都在吧台上窃窃私语,时不时传来他们的调笑声。
怡就那样坐着,在靠里面窗户的一角,手撑着下巴,静静望着外面人来人往的人流,这一刻,她的脑海是寂静的。
怡是因为读大学而来到上海这个城市的,生长在江西南昌的一个偏僻小镇,小时候经常会听到大人们说上海北京这些是大城市,有多么好多么好,这些话自小就在她心里扎了根,对于一个只有不到六岁的孩子在听到上海北京这两个地方所散发出来的渴望和光彩,相信很多人现在很难理解。
在高考填志愿的时候,班主任叫她报考江西本地大学,因为以她的分数可以在江西进一个还不错的一本学校,但是怡坚持所衷,毅然而然报了上海的一所二本,只为了去触摸儿时的愿望。
意料之中,怡进了那个大学。第一天开学,她谢绝了父母的陪同,独自一个人,背着一个大书包,提着一个行李箱,还带着自己沉甸甸的憧憬踏上火车,目的地是上海,也是这辆车的终点。在坐了十五个小时之后,终于到了。
在拖着自己的行李走到出站口的时候,怡看到了自己大学在站前门口高高悬挂欢迎新人报道的横幅,下面有很多可爱可敬的学长学姐挥舞着五颜六色的小旗子,真好看,怡心里想,这一刻,她觉得自己找到在这个城市的归属感了。
就这样,怡的大学生涯正式开始了。为了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怡报了很多社团,结识了来自各个地方的同学,经常可以在各个活动中看到怡的身影,很快她就在学院有了一席之地。
在大三的时候,怡成了学生会的副主席,是老师的得力干将。那时候的她每天早出晚归,忙着处理学院的事情,班上的同学有个什么事情也会找怡帮忙,怡也乐意为大家尽一份力,使得她虽然在班里未担任任何职务,但是是班里面最有威信的人。凭借着在大学优秀的个人履历,怡在上海找到了一份稳定工作,在一家股份制银行工作。在拿到offer的那一刻,怡觉得自己在这个城市的呼吸都有了一定分量。
刚开始还好,和其他毕业生一起,他们上班时都快乐的工作,下班偶尔大家约出来撸串,吐槽吐槽公司,彼此间和睦相处。然而,公司人事就在他们进来一年后变动比较大,领导接连换了两批,他们间被分成了各个不同的部门进行pk,且同一批进来的都被领导在心里做了个标签,大家心中也暗暗较劲。
怡在这一年也因为踏实工作被领导进行提拔,而在平常工作中难免会需要一起进来的小伙伴协助工作开展。那一天为应对检查,不得不召集所有的同事一起来加班,在加班到七点的时候,本打算先吃饭再接着做,谁知一个本来玩的较好的同事大火气的呛她:要我们加班就赶紧把事情安排好,别浪费我们的时间。那一刻,怡满身委屈,躲在卫生间哭了许久。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同事们彼此间变得不再单纯,每个人对无关与己冷漠淡然。
七年了,现在坐在咖啡厅沉淀着这些年在这个城市的心情,怡突然间觉得竟然找不到一个突破口,对这个城市的激情好像被工作以后的人和事冲洗得干干净净,是自己哪里做错了么,怡轻轻的在心里问自己。这个问题的答复连一丝回信都没有,就像来自青春的疼痛一样,从来没有痕迹告诉我它来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