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藤惠在《神奇手帐》前言里有一段话——人生,总是花很多时间在找东西上。但是,老实说,寻找就是一种对时间的“浪费 ”,当你在找笔的时候,别人可能已经用你找笔的那个时间赚了好几亿日元。
9月1日-7日去的日本亲子游,正是应了上面这段话,虽然之前做了计划,但是有一点在意料之外,就是旅行中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在寻找。
譬如用google map找目的地,踩点时需要一个小时,确定好路线后,第二天再去时,只用了二十分钟。
譬如路上宝宝要用的东西,总是在不停的翻找。由于所有的东西外面都是拿塑料袋装的,塑料袋都长一个样子,也不是透明的,所以要翻开才知道,不翻全部不知道。翻找后,位置又会改变。
譬如购物和机场出入境。因为是老人亲子游,所以护照全部由我保管,一共拿了5本护照,过关的时候,买东西的时候,找对上名字的护照就要半天时间,然后翻到那一页,又要花十几秒的时间。
回头想来,第一点,是因为用谷歌地图时对整个路线中主要的标的物没有概念,一味依赖方向导航,反而浪费时间,至少要知道转几个大弯,才会心中有数。第二点,如果对宝宝的东西用固定的颜色的收纳袋进行分类,固定的位置放固定的袋子,应该也会节省不少时间;第三点,在每本护照外面贴个标签纸,写上名字就ok了,省的外面都长一个样子,要翻到首页才能区别开来。
之所以寻找浪费时间,是因为没有目标,而将常用的东西、常用的路线进行分类以后标的,有助于下次快速定位。在日本的地下铁通道里,看见靠近地面的墙面上,有一个大小约20厘米*20 厘米、开口是向下的金属门,看见一个日本人向上拉开门以后直接把矿泉水瓶里剩下的水倒进去,那个水应该是直接流进下水道系统了。想起住民宿时,房主的提示卡中写道,矿泉水瓶属于回收垃圾,但在回收前,需要把容器内的水倒出来。在国内的时候,一般就是连瓶带水一起扔进垃圾箱了。 如果国内也有地铁里的那个小铁门,很自然的就会先把矿泉水瓶里的水倒掉,因为分类或疏导的途径已经修到脚下了,你只要抬抬脚就行了,这个时候,很自然就会执行垃圾分类了。 日本地方很小,可能是因为小,所以,很重视物品的归纳,可以做到根据其属性快速分类后各得其所,日本人也算是将有限的空间利用到极致了。
这点其实是很值得学习的,东西多不怕,重要的是如何疏导,如何分类,目标过大时,就要根据分类,创造出几个标的物,无论是标签,还是,收纳袋,都是通过固定的分类方式以利于下次操作的可重复性,从而避免了每次都重新寻找而浪费时间。
这次旅行,平时养成的习惯都中止了,如,每天的英语打卡,因为背包里东西太多了,往出拿耳机太费劲,如,清早起来喝柠檬水,因为榨汁器在家里,太大了,没有带。从另外一个方面,也说明,这些方式平时执行的工具的便携性还有待于提高,有的时候,就是隔了那么一步,你就停滞不前了,有可能,力气就刚刚在那一步之前被耗光了。
其实,如何养成自己的好的习惯,并进行调整,如何无障碍地从日常模式转换到旅行模式,甚至无论何种模式,都可以正确地运行,是有必要值得思考和改进的,或许,这才是我们养成习惯的目的和意义所在。
所以,旅行之后,应及时对旅行中浪费时间的环节进行梳理和装备升级,争取做到以后出行时打包时不再一头雾水,不再花费时间。尽量做到,旅行,只是生活的地点发生了改变,基本的生活节奏保持不变。这样,才能避免纠缠于不必要的找寻之中,将节省出来的精力更好地用于享受旅行,毕竟,我们是去旅行的,而不是披着旅行的马甲低头去翻找物品的,您说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