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推荐一部还不错的电影,顺便说些废话。
推荐影片《天才少女》
故事大概就是说一个哲学系教授的舅舅带着七岁就可能解开Navier Stokes公式的外甥女(Mary)对抗女孩外婆的故事。为啥要对抗,因为女孩外婆想让Mary解开Navier Stokes公式,名垂千古。这就引发一个问题,就是我们该如何对待天才少年?终其一生解决一个数学问题还是如平常少年,自在如风?研究流体力学的同学大概都知道N-S公式,一个极其难解的非线性偏微分方程。并且在CFD中对于湍流的研究是死了一个又一个世界级大牛。小同人工作室有一篇文章就写到了CFD,反正流体力学江湖是腥风血雨,不是你我等闲之辈能望尘莫及的。其实我对Frank(女孩舅舅)和女孩的小学老师在酒吧玩真心话大冒险然后滚床单这件事也比较感兴趣。
书归正传,对于天才来说,他们应该如何对待自己的人生?竭尽其能、耗其一生还是如大多数人一样,正常生活。Mary的母亲是希望孩子能和其他同龄人一样,知道悲伤与快乐,知道善良与邪恶,知道惩恶扬善。不可否认的是,天才少年一般是沉迷于他们所喜欢的东西中,比如哥德巴赫猜想。他们对于同龄人的东西不感兴趣,也就不喜欢和同龄人交流,他们属于另外一个阵营,是少数的孤独的群体。至于说如何对待他们,任何时候都不可能有一个完美的处理,因为任何处理都是这样或那样的既定群体的意见,天才本身可能也不清楚该如何走下去。身为哲学系教授的Frank觉得自己不知道如何对待Mary,他因此也最恐惧,怕Mary的一生和他姐姐一样。近期,物理学家们开心了,因为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们发现,其他星系的组成物质和我们地球的组成物质没有什么区别,也就是说,假如有外形人,跟我们也没什么不同,无非就是虎头鹿身罢了,可能只是比蚩尤好看一点。既然组成物质没有区别,那么牛顿定律就有效,星体的运转也就如我们所言。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整个星系并没有因为地球的存在而发生改变,也更不会因为你我的生死而发生任何改变。科学的进步无非是人类想用一种能自我认知的方式运转世界,但这不可能。所以说Frank的方式并没有错,可能更好。
提到这部片子,就不得不说起另外一部电影:《心灵捕手》。这大概是这几年少有的感触颇深的电影。威尔也是天才,作为勤杂工的他解开了麻省理工的数学难题,同样蓝勃教授想让他跟他共同研究数学。你看电影套路都一样,而且又是数学,想想头都大。威尔的情绪一直不好,暴躁易怒。后来接受了桑恩的心理指导,心理咨询的时候也正是影片最有意思的地方,从起初的闭口不言、心理较量到后来的袒露心声。整个过程虽悄无声息,但带来的震撼着实强烈。最后,这个天才少年回归到了以前的生活,做做短工,和朋友喝喝酒聊聊天。他的朋友一直觉得他不属于他们的圈子,他应该进入高校研究数学。然而这和我们的想法又有多大区别?
每次提起天才之类的词,总能想起高中那些超级NB的同学,数学分分钟140+,英语分分钟140+,随意的很。那时候不得不承认,你智商平平,即便开了挂,也不可能打个平手。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和优秀的人在一起,自己也会进步,但并不代表你就是那个圈子里的人。不可否认,有些人就是天生丽质,并且后天还很努力,你永远不可能成为那类人,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上。王小波说我们是沉默的大多数,我们也是平凡的大多数。那么既然注定平庸,为什么还要拼了命的去做某些事,梦想成为超级英雄拯救世界呢?以《悟空传》中一句台词总结:这个天地,我来过,我奋斗过,我深爱过,我不在乎结局。虽然平凡,但我们都希望让这平凡变的不平凡。也正是因为这样才有了郭德纲、王玥波、罗永浩、李志等人,用十年哪怕更多年专注于平凡的事情。
提到智力,发现一个现象,就是我们不能友好的对待那些智力平平的人,即便他们百般努力,不眠不休,即使他们和当初的我们没有两样。什么时候我们变成这样?焦躁、狂暴、毫无耐心。对于学习这件事,虽然承认智力平平,但好在现在还在学习。脚步不快,学习不多。前几天在水房听见一大一的孩儿说:“复习三天都考了80分,XX平时学习那么用功也才考了80+”。我心里想:你在嘲笑什么?如果每个大学生的心态都如此,那大学这个环境岂不是糟糕透了。当然,世间万物并不会因为多了几个这样的孩子变得怎样,但至少会因为多了几个刻苦努力的孩而变的好一点。如老罗所言,这个世界因他的到来而变得好一些。
结尾呢附上近期的生活体会吧。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否极泰来,有始有终。
万物方有始终,或一年或十年或更久,不用多想,做好手头上的事情。
好吧。又TM说了废话,读到这里还是非常感谢你的,周末愉快。
(对罗振宇说的人际关系网络比较感兴趣,如果有资料的可以分享给我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