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月饼情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吟着古诗,心如止水,皎洁的月光洒在地上,格外和谐,在中秋十五夜,仿佛所有乡情都蕴含在月中,寄托在一块块圆圆的月饼之中。
自古以来,古人常在中秋十五夜摆上一盘月饼与家人共赏或祭月。据传说记载,月饼在殷周时期已拥有,当时的人们常祈求天仙嫦娥能在月中保佑自己面如皓月,貌美如花,最初是由太师闻仲发明的,用来纪念月神的,叫做“太师饼”或“胡饼”,后来在唐朝时,有一次唐玄宗赏月饼时,嫌“胡饼”不好听,又见天上月亮格外妩媚,亲自命名为月饼,寓意圆圆满满,一时间风靡全国,老百姓家中也可以吃上松软可口的月饼了。
月饼的种类各种各样,有小巧玲珑、洁白如玉的徽式月饼,有香甜馅儿足的广式月饼,也有酥香可口的衢式月饼,它们各有千秋,在中华美食界上各占有一席之地。
而我最爱的则是故乡的五仁月饼,俗称老月饼,是广式月饼和秦式月饼的完美结合,每当中秋前一天晚上,一家人聚在一起,唠着家常,制作着月饼。先将五种果仁(核桃仁、杏仁、瓜子仁、芝麻仁、橄榄仁,与面团、糖揉在一起,形成馅料,再往模具铺好面皮,将馅儿倒入其中,放入烤箱烤制20分钟就大功告成了。刚出炉的月饼散发着清香,冒着热气,上面印着不同的图案,有棱有角,如同一场美食展览会。
中秋当晚,家人们将桌子放在天台,将月饼端上桌子,淡淡的桂花香弥漫了四周,使月饼多了一些滋味,寓意着一家人圆圆满满,幸福安康,拿起一块儿月饼含入嘴中,入口便感到馅儿的香软,慢慢嚼起来会发现果仁的丰富口感在舌间跳舞,加上了桂花酒的甘香,一口下去,如同身在云雾之中,妙不可言,而远方的游子品尝着月饼,好似回到了家乡,与亲人们共赏一轮明月……
月亮即为故乡,而月饼是圆满,是团圆,是浩大的乡俗星空中最耀眼的星星。中秋赏月吃月饼的习俗将会代代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