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统一天下后,心里边不踏实,前前后后把几乎所有的对他的皇位有威胁的功臣都剪除了。韩信,彭越,黥布,臧荼,陈豨等武将都以谋反罪名杀掉了,救过刘邦数回的樊哙也差点被杀。
杀完之后,他就定下了规矩:“凡是非刘姓的不能封王”。由此可见,杀掉这些人应该都在计划之中。
刘邦为了巩固汉家江山如此大开杀戒,为什么作为功绩显著的开国武将周勃能够幸存下来?周勃是个什么人,有什么特殊的能耐吗?
老实
说周勃是老实人并不带一点贬义,当然,也不是夸他大智若愚,而是说,他真的就是一个老老实实本本分分的人。
周勃在跟着刘邦打天下之前是个艺人,谁家里有丧事了,他就过去给人当吹鼓手,闲的时候就编一些箩筐卖,没啥文化,理想志向更是谈不上了。如果没有那样的动荡乱世,周勃这样的老实人可能一辈子就这样过下去了。
但是,人家赶上了一次翻身的机会,各地爆发了农民起义,刘邦也拉起一竿子兄弟举起了义旗。周勃家里本来还有个老母亲,对于跟不跟刘邦还没想好,不过刘邦太狡猾了,兄弟长兄弟短的一下子把他感动了,脑子不大好使的周勃就这样铁了心跟着刘邦混了。
周勃平时不爱说话,不是故作高深,而是因为他不咋会说话,在刘邦看来就显得有点笨笨的。虽然脑子不是那么聪明,但是他对于刘邦忠心耿耿,主公只要下命令,他绝对照着做,城门楼子第一个攻上去,作战很勇敢。
刘邦会用人,他的身边都是一些能人,各有各的想法,各有各的能耐。刘邦为了驾驭这些人可谓是费尽了心思,也是蛮辛苦的。像刘邦这样的领导最讨厌自作聪明的人,更讨厌那些心思太多的人,因此他需要一些誓死效忠于他的人。
相比于其他的武将,周勃的想法单纯,志向基本没有,不贪功,刘邦给啥他就要啥,刘邦让他干啥他就干啥,作战又勇敢。打天下可以当先锋,守天下值得信任,这样的人刘邦能不喜欢吗?
听话
听谁的话呢?他知道自己脑子不好使,所以除了皇帝老儿的话,对于身边其他的有能耐的人的话,他一般都能听进去。
樊哙当大将讨伐燕王卢绾的时候,有人给刘邦说樊哙可能要谋反,刘邦就派陈平跟周勃去就地杀掉樊哙,让周勃接替樊哙。
虽然樊哙跟他都是好兄弟,但主公发话了,他周没二话就去了。在路上,陈平就给周勃说,你看,樊哙可是吕后的妹夫,这皇帝眼看着就不行了,咱俩要是把樊哙杀了,回头刘邦走了,吕后能饶了咱不?
周勃一拍脑袋瓜子,说的有道理啊。就问陈平咋办,陈平说皇帝都下令了,咱必须得执行,到了以后,我把樊哙叫出来,你在他背后把他按倒绑了,咱给他送回去让皇帝一家子自己处理。周勃再一拍脑袋瓜子,就这么干。樊哙带回去后,刘邦已经去世,吕后就把樊哙放了,官复原职。
后来吕后去世了,陈平又来找周勃了,说:现在咱俩一个是将领头头,一个文官头头,可是现在吕氏势利这么大,我们权力都被架空了。他们对于刘汉是个大威胁啊,咱把这些人除掉,拥立代王,恢复刘姓,名垂青史。周勃哪里想得到那么多,只是感觉有点道理,就按照陈平的计策一起诛灭了诸吕。成了拥立孝文帝的大功臣,官居宰相高位。
周勃不比萧何,不会给自己身上泼点脏水来让皇帝放心,也不觉的功高盖主有啥毛病,当了大官还挺开心的。他的一位身边的人就替他捏了一把汗,问他:你这么大的权利,总有人惦记,新皇帝不了解你,他不知道你忠厚老实,恐怕放心不下啊。周勃吓了一身冷汗,赶紧就辞了相印,回老家养老去了。
单纯
周勃还在当大官的时候,召集一群文武百官商讨事情,这些个文人说话文邹邹的,各种繁文缛节,让周勃很不习惯。于是周勃就对着大家说:你们搞的太麻烦了,有啥事就直接跟我说,说我能听懂的话。一帮文臣胡子都气歪了,这些礼节跟说话方式可是他们引以为豪的东西啊,就这么被周勃否定了。
辞了丞相相印后周勃回到绛县养老,可是他越想那个人对他说的话就越担心,害怕皇帝老儿真的把他逮走。经常有军队要从他的地盘经过,一些官员因为尊重或者想巴结他就前来拜访,可他呢,害怕这是皇帝抓他来了,就全副武装的接客。
你想啊,这皇帝就算是真的要抓他,他这点兵力也啥都干不了啊。这不是傻吗?而且时间久了,平常人也想不通啊,这是干嘛?都说身正不怕影子斜,你要是不想谋反,干嘛这么大反应?于是就给皇帝打了报告。
皇帝真就派人把他抓了,在大牢里边,狱卒要审问他,他本来就不咋会说话,这下子更是不知道咋给人解释了,于是狱卒都开始欺负他。
周勃人傻钱多,就给了狱卒千金,问狱卒有没有啥办法。狱卒提醒他,你儿媳可是公主啊,你让她给你作证。周勃就按照狱卒教的一点点来,后来总算是安然无恙。出狱以后还感叹了一句:我现在才知道狱卒这么尊贵。
就是这么个人,有点傻,有点笨,还没文化,可是他就是可以出将入相,达到了常人根本无法企及的人生高度。你觉得自己比他厉害,你觉得自己比他聪明,可你看看跟人家差距,真是人比人气死人啊。
他是一个普通人,甚至还比不上普通人的普通人。但找对了时间,跟对了人,做对了事,一根筋的走下去,不玩心眼,不动歪脑筋,该得到的都得到了。当其他人都被诛灭的时候,他确得以保全,这恐怕就是给老实人最大的安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