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热映的电影《满江红》中有一段雷佳音饰演的秦桧与张译饰演的宰相府总管何立的对话,背景是秦桧要寻找到一封事关重大的密信,秦桧交代完沈腾饰演的张大寻找密信的任务后,单独留下何立说:“知道事情怎么处理了吧?”。何总管回道:“知道,一定不会让别人知道我们在找这封信”。片刻过后立即又补充道:就算这封信存在的事情,也不能让别人知道”。秦桧回道:“长进了”。
这段对话里,秦桧并没有说什么,但何总管听出了秦桧的弦外之“音”,这个“音”就是“不希望有人知道密信存在这件事”,这才是秦桧的意图。为什么何总管可以听出这个“音”,撇开在秦桧身边多年,知晓秦桧的处事风格、行为习惯之外,主要依靠秦桧对寻找密信任务的处理指示,不管张大的任务是否完成都亦“斩”的综合判断。
举这个例子可能不太恰当,现实中领导一般不会这么交代任务,但能够听出弦外之音就是我们的本事。
所谓倾听,用耳朵听是最基本的,还要联想当下的处境、分析人性,观察表达风格、动作习惯等,用心和脑子听,最后才能把握住“人之所欲”。听准弦外之“音”。
01
主动心态
有效倾听的前提是“主动心态”,你是否会有过这样的感觉,当别人讲话时心中会出现一系列的条件反射,如:他说的我都知道;他的想法是错的吧;怎么又讲这个;我有更好的办法;他不就想XX吧等等。这都是还没有做好用心倾听的准备。
既然要做打交道的高手,那么就得有一个想“知彼”的心态,前面我们说过倾听的终极目的是:在与人打交道中游刃有余。透过有效倾听来提高识人的能力,做到心中有数,运筹帷幄。用这个终极目标来约束控制自己内心的条件反射。
02
区分情绪、事实、观点
所谓听话听音,听音之前先学会听懂说话的内容。想要捕捉到到言语中准确的信息,就要先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分类。人在说话时一般直接传递三种信息:情绪、事实和观点。
在最近热播的扫黑大剧中有这样一个场景,某市长在全市重要会议上说:“今天非常高兴的和各位宣布,在今年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果,一共打掉1237个大大小小的涉黑团伙,这是我们取得的重大成就啊!我认为这是一项重要的里程碑,为了我们接下来的整顿干部队伍开了一个非常好的头”!
假设你坐在台下听了这段话,鼓掌的同时,把市长发言的内容放到刚刚我们的说的三种信息里面。
情绪信息:非常高兴的宣布,这是重大的成就。情绪信息是个人主观的感受。只代表市长本人自己的。
事实信息:此次一共有1237个团伙。这是一种事实信息,是可以具体衡量的,是客观真实存在的。
观点信息:我认为这是一项重要的里程碑,为下一步开了个好头。这是市长的个人观点,是市长经过自己个人的分析判断得出的结论。
区分上述三种信息的目的是打破思维里的墙,不被情绪引导,不被某个人的观点引导。我们要有自己的判断。当你打破这面墙,我们就不会轻易的被各种专家或者权威欺骗,形成自己的衡量准则。
(你可以去百度2个关键词,“经常喝牛奶不好”“经常喝牛奶好”,看看专家的留言后再回来接着看)
接下来继续深度“听话”,这个“话”不止是说话内容,也包括了说话者的性格,表情,动作等等。
前几期我们讲到不同性格的人会有不同的表达习惯,以孔雀和考拉性格为例,孔雀性格的人声音大有激情,孔雀描述事情的时候情绪激动,那你也别以为事情很大。考拉性格温顺安静,描述事情的时候声音细稳语速不快,同时你也不能以为事情很小。需要再结合言者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进行综合分析判断。
一个人讲话内容只占7%,剩下93%全是声音节奏、面部表情与肢体动作。通过专注细微的留意观察,你就可以发现其中的“重点信息”。
03
掌握因果思维
听懂别人的弦外之音其实也没有那么难,只需要掌握一个思维习惯,那就是“因果思维”,简单来说不管什么时候都想一想为什么。佛家说“法不孤起,仗境方生”,没有无缘无故的事情,都是有对应的环境才会产生的。
我们来继续分析一下刚刚市长的那段发言,看看其中能找到哪些关于“为什么”的因果问题?
1、为什么先讲扫黑除恶的里程碑,再讲整顿干部?
2、为什么没有提其中最大的团伙是哪个?
3、为什么下一步要整顿干部队伍?
4、为什么高达1237个团伙,今年专项才抓出来?以前没有举报吗?
5、为什么说开了个好头,是已经有保护伞被供出来了吗?
6、为什么由市长发言?
你看,是不是已经多出来很多信息了。
我们把视角再放大,还可以找到更多的为什么?
先从“人”的视角来看,人性最大的特点就是“人是趋利避害”的,亘古不变。从这个角度来看:1、他想实现什么?避免什么?参会人为什么是这些人(他们想实现什么,避免什么)?
2、组织方为什么是XXX(又想实现什么,避免什么)?
从这个角度出发的倾听,就可以听出别人到底想要什么。
从“场”的角度:
1、会议现场布置为什么这样?
2、坐次顺序为什么这么排?今天的会议主题为什么是这个名字?
从“时间”的角度:
1、为什么会议举办时间在今天?
2、为什么领导发言时间控制在XX?
3、为什么在这个节点发出这个任务?
通过这三个角度,你就有了一个全局的视野,从而进行综合分析,最后形成自己的认知和观点。
总结一下:
1、有效倾听的前提是“主动心态”。
2、区分信息:情绪、事实和观点。
3、掌握“因果思维”,先想"为什么"的问题。
作者:Superdino
洞察人性,做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