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错,这是一本告诉你中年为什么感觉这么难受,让你去理解,思考,找回真我的一本书。非常值得深入一读。
在读这本书前,我看到我以及周围大部分同龄人工作不顺,家庭关系不和睦,亲子关系紧张,内心拧巴纠结焦虑。我很纳闷,到底是什么让这一阶段的人们过得这么别扭。我知道所有的表象后面一定有深刻的原因,我试着去从因果论寻找这一现象背后的答案,却发现找不到让我满意的答案。我很困惑,好在这一年多养成了泡在微信读书,天天喂养自我成长类书籍的好习惯,微信读书将这本书推到了我面前。还没开始读,一看这书名,就感觉它已告诉了我最好的答案。
中年之前,我们所表现出来的人格,是弱小的我们为了生存或者说适应环境,受到童年时期,家庭教育,社会制度的影响而投射出来的面具人格。充满了魔法思维和英雄思维,认为“我是不朽的,我会远离衰老和死亡。”,“我比我的父母懂得更多,会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当童年的魔法思维和青春期的英雄思维,与一个人所经历的生活格格不入时,他就踏上了中年之路。那些35岁以上的人遭遇了大量的失望和心痛,其程度甚至超过了青春期的暗恋破灭。任何一个中年人都见证了投射、希望和期待的坍塌,并体验到天赋、智力以及勇气本身的限制。”
当我们途经中年时,魔法和英雄投射的理想被现实摧毁。我们开始怀疑。有人开始醒悟过来,开始去探索真实的自己,有人继续执迷不悟,不曾也不想醒来。也许我们需要不停的追问自己你想要的究竟是什么?或许有一天会得到答案,那时,你将找回自性的自己。
书序说,
中年之路是一个重新界定和调整人格的机会,是介于首次成年的青春期和无可避免的老年及死亡之间的过渡阶段。那些清醒地穿越了这段旅程的人,会为自己的生命赋予更多的意义。那些没有清醒穿越的人,无论他们在外部世界表现得多么成功,仍然是自己童年的“囚徒”。
无论读者身处生命的哪一阶段,所受到的召唤都一如丁尼生(Tennyson)在《尤利西斯》(Ulysses)中所言:
长昼将尽,皓月徐升。内心召唤,耳边回响。
一起来吧,我的朋友。探新寻异,永不为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