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状态不太好,每次写文都是匆匆忙忙,或者随便找点什么糊弄一下。
这种匆忙、不经过思考的落笔,让我感到了一阵挫败感和对自己的攻击。
为什么不早点写?
为什么要拖到这么晚才动笔?
写之前不把框架搭好,你到底是想怎样?
你的日更,目的到底是为了日更本身,还是用来练笔逐步恢复自己的写作水平?
数字是个魔鬼,当我们陷入数字怪圈的时候,就不由自主的逼迫着自己去追逐数字的达成率。就像KPI和马拉松一样的,不这么做似乎是对自己的一种辜负,不达成就是理应被谴责的。
我是否舍本逐末了呢?
当然,从另一方面来说,我对自己的谴责有理有据。
今天在简单心理的【成熟父母课堂】第一讲,学会了区分两个概念——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
自我控制其实是我们都非常熟悉的概念了,自控力、自制力。很多时候,从我们读书开始,如果不按时完成作业,不按照计划去执行,身上就很容易被贴上“这孩子没有自制力”的标签。以至于到后来,我们都会这么评价自己认为自己,觉得自己就是这样坐不住没有计划的人。
在著名的“棉花糖实验”中,得出的结论也是,懂得延迟满足的孩子,在以后的人生发展路上会有更好的发展。
但自制力、自控力、延迟满足就单纯的跟孩子的自我克制有关吗?
实际上,当人处于疲倦、超负荷、压力状态下的时候,他的自控力就会相应的下降。这就像肌肉一样,早上没使用之前,自控力会强一些(前提睡眠充足);经过一天的疲劳以后,自控力就会相应的下降。
所以,即使是同一个孩子,在他精力充沛的时候和经历了高压事件后,做同样的棉花糖实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会相同。
无论是父母对孩子,还是我们对自己,一味的说你要提高自制力,你要学会控制自己,这种没有指向性的一味压制的命令、指令其实对孩子或自己来说,都没什么用处。只是一句让自己压力倍增的空话罢了。
这句话,只是强调了结果,而没告知方法。父母一味逼迫孩子要有自制力的行为,其实是一种思想懒惰的表现。
那么,自我调节能力呢?
自我调节是识别原因并减少冲动的强度,并且在必要的时候,拥有抵抗冲动的能量。也就是说,自我调节让自我控制成为了可能。
自我调节理论认为,这种“失控”的行为本身也有可取之处。这是一个报警信号,预示着孩子/自己处于一种高压力状态。很多时候,我们会想当然的认为这些行为是懒惰、迟钝的表现,这其实是一种迹象,表明当事人的压力负荷太大,且已经没有什么能量去应对了。
自我调节就是让我们学会去觉察到这种迹象,并尝试发现对什么感到压力,并尝试着去减少这些压力。
当我不愿意写文、不愿意看书、不愿意听课,只想瘫在床上看小说的时候,我是单纯的懒,还是有什么压力源呢?
也许包括了,今天一天非常累,我想要放松一下;包括了某些不能明说但我已经觉察出来的压力、必须要做的决心以及下决心所带来的压力等等等等。
那么,我能如何去减少这些压力呢?这几天其实我做了不少事情,把屋子里外收拾了一遍,清洗了冬夏的被子衣服,快速的完成了出行的一些安排。
今晚,我要好好睡个觉,给明天预备一个充沛的精力。
无论多么强大的心灵,都要有足够好的身体状态来承载。先调整好自己的身体和环境状态,心灵的动力也许自然而然就回来了。
晚安。
主要参考来源:简单心理【成熟父母课堂】共读书目--《我不是坏孩子,我只是压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