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越是很忙的时候,越是有种想中途搞点别的事情放松一下的冲动;而真正闲下来了又觉得很空虚,很多计划想做的事情反而不是很提得起兴趣~~没办法,这可能是人类的本性,也是生命体需求内在平衡的正常波动。
我的工作很忙,身边的同事都一样,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空洞的气氛。对于工作,绝大多数人处于应付的状态,因为这就是一份工作,一个获得金钱、养家糊口的途径,至于为什么做、做了有什么用,可能只有安排工作的领导心里明白,干活的人去执行就好。
因为工作的性质,我们部门博士占据半数以上,一起共事的都是高级知识份子。可就是这样的一群人,却让我看到了很多面对生活的妥协。前段时间看到一段话,“想毁掉一个人的最好方法就是让他忙得没有时间去成长……”,感触很深,无数的象牙塔精英正在这条道路上被批量销毁,在成长为社会精英的道路上折戟,最终向生活妥协,选择安逸。
很消极吧?负能量满满吧?别急,要转弯了。
如同学习最重要的是学习方法一样,生活和工作也有方法可寻,私以为一个人想有所斩获、取得成就,需要做到两个关键点:一是谋定而后动、二是严格自律。做事儿前先把事情想明白了,制定明确的执行计划后,以死磕自己的决心贯彻执行,进而在日常的量变积累中让时间赋予质变的可能。体验过后是快乐、是幸福……
对于文章第一段描述的状况,我的经验是:把生活填满,把想做的事情放在日常生活中推动执行,永远别想着有空的时候再去做,因为等你真正有空的时候,你压根就不会去做。回想一下中学和小学时,是不是有无数个假期你的书包都是回家后原封不动的返校的?
道理明白了,事儿该怎么做呢?我的建议是三个字:仪式感。何为仪式感?就是你在做某件事情的时候,感觉到了自己和其他人的不同。自律是一件很难受的事情,当给自律披上一层仪式感的外衣时,从中获得的某种超脱或优越感会让自律的行为更容易坚持下去。
以我自己来举个例子吧,刚工作两三年的时间,就因为腰肌劳损和腰椎间盘突出住院2次,其中一次是被120抬去医院的,也是我人生唯一一次享受这样的待遇。在30岁前后的年龄发生这样的身体问题,挺悲哀的,于是我觉得加强锻炼,游泳、羽毛球、跑步……戒掉了篮球等对腰部压力大的剧烈运动,希望在柔和点的运动中逐渐恢复身体强度。当了解到湖畔大学、和君商学院等高级班对学员的体能要求时,也总会打鸡血的想着加强锻炼,然后怎么怎么样,可总因为出差和加班等原因花式耽误了美好的锻炼计划。为了养成规律的锻炼习惯,我决定早起,虽然做不到像科比那样去欣赏洛杉矶4点半的风景、也不像王首富那样日常4点多起床准备签个几十亿的合同,我选择的是每天早晨5点45起床,这样洗漱完可以6点出门跑步、7点回家洗澡、然后去单位吃饭、8点上班不迟到。执行了一段时间感觉还不错,快感来源于两点:一是出门跑步时,除了早点小贩外,路上多是同为出来锻炼的人,这是个充满活动和激情的环境;二是来到单位发现同事还没完全回过魂来,一边打着哈欠一边吃着早饭时,我已经完成了一天的运动量,并洗好澡元气满满的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
最后来说说这篇启程的意义和我想做的事情。
因早起获得的喜悦让我决定在生活中加入更多的好习惯,使其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持之以恒,帮助自己修炼内功。除了锻炼身体以外,我下一步计划的是增强自身的思想输出能力。李笑来说过,将一份时间的努力复制成无数份销售出去,是实现财富自由的根本途径,具体方法上他指的主要是出书。从当前的互联网发展状况来看,文字与视频形式是最好的输出方案。两者我都没有经验,于是只能万丈高楼平地起,先从基础的文字能力开始。之所以把视频放在后面,是因为好的视频创作一定是基于内容,而内容需要良好的文字基础去构建框架,再加上视频制作还需要很多的设备和剪辑基础,我暂时还没有购置、也没有时间去琢磨,所以就先往后放放吧。
那么,文字能力的锻炼应该怎么做呢?我的计划是先做知识的搬运工,在凝练他人的知识精华时,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升级自己的思考模式、锻炼文字的表达能力,更关键的是起步阶段任务要简单点,让自己先形成持之以恒的状态,将习惯刻入到日常生活中,然后循序渐进,不断进阶。
我是《得到》的早期用户和知识分享的拥护者,我已经购买了很多课程,大多已经学习完毕并零星做过一些笔记。接下来的时间,我会在我的《一日一周》中每天写一篇文章,每篇文章会记录总结某个课程的一周内容,正好很多课程都是一周一个知识点或者一个体系,我会尽量用言简意赅的语言论述老师最核心的观点,和其他《得到》用户共同分享学习心得。至于希望更系统学习相关知识点的同学还请前往APP自行购买课程。
好啦,说了很多废话,今天就到这了,明天正式启程,希望能够坚持!Pe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