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得性无助是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提出的,他在1967年做了一个狗的实验。
他把狗关在笼子里,蜂音器一响,他就电击狗,狗就躺下颤抖和呻吟,多次电击狗,让狗习惯电击。
后来,把笼子门打开,狗一听到蜂音器响,还没开始电击,狗也不逃跑,直接躺在地上颤抖和呻吟。本来可以逃跑的,却绝望地呆在原地颤抖,这就是习得性无助。
再看一个例子,一个诗人到乡间散步,发现一个老农牵着几百斤重的水牛回来,顺手把牛绑在附近的小小的木桩上,就准备回去了。
诗人好奇地问:“你把牛绑在这么小的木桩上,不怕他跑掉吗?他的力气那么大,稍微用点力就可以把木桩拔出来”。
老农回答:“别担心,我绑了它好多年,它一直很乖的。它还小的时候,我就把它绑在这个木桩上,那时它也不老实,拼命想逃跑,尝试了几次发现逃不掉,就放弃挣扎了,现在它习惯了,不会再想逃跑了。
这牛也是小的时候就习得性无助,所以大了后也不知道再尝试。
我在IT行业的经历就是习得性无助,我在2019年去深圳找工作,尝试了四家都以失败告终,不是自己辞职就是被辞退,所以我就放弃治疗了,不敢继续尝试这个行业,一转眼过去3年了。
这个行业很多培训机构培训新的IT民工,所以3年过去了,竞争更激烈了,我也已经30岁了,所以不可能再回去了,这个行业还有35危机的说法,就算能够回去,也快被优化了。
我如何解决我在IT行业的习得性无助?我觉得换个方向好了,所以现在尝试自媒体行业,中途做过保安和网格员,没啥前途,工资也低,只是饿不死罢了。
如果一个人在工作或者人际关系上屡屡受挫折,就会像这只狗和牛一样,放弃了尝试。
习得性无助最大的特征就是放弃了尝试,他们会说我没这个命,我什么都干不好,结果就成了“自证预言”,你再也不敢尝试了,你在这方面的技能就再也不能进步了,你说没这个命,现实就变成真的,你就真的没这个命了。
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投入时间才能有进展,例如学写作,你要多写才能进步,如果你因为阅读量不好或者觉得自己文笔不行就放弃尝试了,你就得了习得性无助了,想要解决习得性无助就要多去尝试。
例如我在IT行业没信心了,我可以去其他行业,人生在世,还是要赚点钱维持生活的吧,所以在一些地方太受打击,换个方向可能好点,遇到困境就要变通,变了可能就顺利了。
简单的工作还是很多的,赚一点小钱还是简单的,有了这种心理就不会抑郁了。
习得性无助的人会经常贬低自己,也就是习得性悲观,悲观的情绪容易让人丧气和抑郁,抑郁的人很容易自杀。
狗和牛的智商都比较低,所以他们那么容易被困住,那么容易驯服。而人比这些动物要有智商,这狗不敢再尝试,作为人类则应该多尝试,多尝试才会找到属于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