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助力,促提升
——读《教育心理学》第四章有感
这周,读到《教育心理学》第四章了。
P112 提到了上学期我们读过的加德纳提过的多元智能,那八种智能在这里不再一一阐述,颇有趣的是看到了里面提到的对多元智能理论的批评,书中认为,到目前为止,尚未有强有力的证据表明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教学能够促进学习。在1997年一项少有的精心设计的评估中, Callahan Tomlinson和 Plucker发现,那些参加 START项目的学生,无论是在学业成就还是自我概念上,均未有显著的增长。所谓 START,是一种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教学方法,用于识别那些处在失败危险中的学生,并促进他们才能的发展。
加德纳对这些批评也做出了回应,指出了一些对多元智能理论和学校教育的错误看法和观念。例如,他强调智能并不等同于某种感觉系统,并不存在听觉智能或视觉智能。另外,智能也不是学习风格(加德纳认为,实际上并不存在固定不变的学习风格)。经过20年对多元智能理论的研究,加德纳认为,这一理论对教师有两点最为重要的启示。首先,教师应当慎重对待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并针对每个学生制定差异化的教学。其次,教师在教授任何学科、技能或概念时,都应采用多种恰当的方式,适用于多种不同的思维方式。
可以说加德纳说的这两点是比较获得世人的认可,在此基础上,罗伯特・·斯腾伯格所提出的成功智力的三元理论( triarchic theory of successful intelligence)也是从认知加工的角度来理解智力的。斯腾伯格更喜欢使用“成功智力”这一术语,以强调智力远不止心理能力测验所测得的那些内容。
成功智力的三元理论( triarchic theory of successful intelligence )认为智力由三个部分(思维过程、应对新情境以及适应环境)组成,这些部分会引起智力行为的增加或减少。
两位大咖的理论让我陷入沉思……
首先,我们需树立“人人都能成功”的理念。学校教育中要给于每个学生平等的机会,要关注学生学业以外的成功,同时坚信毎位学生都具有成功的潜能。学生总是抱着学习的愿望进学校的,每一个学生都不愿意别人把他看成捣蛋鬼或傻瓜。“好好学习”是学生求学时期的全部意义,也是指导他们不断前进的目标。身为师者,要寻找最适合发展学生分析性能力、创造性能力、实践性能力的教学材料,唤起传统教学方法所不能开发出来的学生更多种类的能力。
其次,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智力的成长。目前,我们的硬件正朝着智慧校园、智慧教室方面发展,但我们的教学是否也富有智慧了呢?其实通过一些有效的教育措施,是可以让每一位学生的智力都得到发展。同时,要对学生的能力有信心,并积极探索学生成功智力提高的培养方法和教育措施。除了让学生掌握书本上的知识,还需要传授学生如何运用书本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常见问题的方法,如何用最简单直接的方法解决这些问題。要做到这一步就需要大量的动手实验练习,只有通过一定量的积累才有可能达到质的飞跃。在我们的课堂中有做到这一点了吗?是否每一课都让学生的某种能力通过学习而得以提升?
只有多用心,巧助力,才能促进孩子的良性发展,变得更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