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了6月20号在南京石杨路和友谊河路路口发生的一场悲惨的车祸。一辆严重超速狂奔的宝马将一辆马自达拦腰撞碎,车上两个人当场死亡。
针对这个新闻的讨论本应该是车祸本身,而在很多网站上转变为了对日本车的讨伐。这些要么是无脑喷子,要么就是根本不懂碰撞测试的要义。宝马车当时的 具体车速无法判定,但从视频上看至少有一百多码。不过结合这两天新闻的转变来看,毒架变成了正常驾驶,白色粉末变成了玉米面,没准说不定最后官方会给出车 速不超过70码的定论。
稍微有点物理学知识应该知道,动能与速度和质量皆成正比。车祸中是宝马7系,整备质量大约在2吨,轿车里绝对的高吨位级别,结合这么快的速度,能量 自然非常大。而被撞的马自达是车身侧面被撞。所有轿车的侧面都是最薄弱的,前后碰撞前有发动机舱后有后备箱,都能抵挡吸收部分能量,而车身侧面除了ABC 柱没有其他支撑物抵挡。用车头去撞击车身侧面,当然比较占便宜。
另外,汽车大小也是有等级的,尽管有特殊车型但通常而言,等级越高的车,尺寸越大,车身的强度和撞击的缓冲空间也越大。而被撞的马自达是A级车,宝马7系则是D级车,根本不是一个量级,安全等级也自然不同。
所以,就这件车祸本身而言,就随意得出只要是日本车就不安全,这根本就是没有用脑子。任何车在那样的车速下车身被撞都依然会是类似的下场,即使是被撞的同样是7系,侧面被高速撞击依然会死的很惨。即使被撞的是量渣土车,我相信这样的速度和质量下,下场也不会太好。
有喷子说日本车铁皮薄不安全。在现今不仅日本车轻,包括美国和欧洲的汽车也在不断的搞轻量化工程。大众的很多车子铁皮厚度甚至比日本车也占不到便 宜。溃缩吸能当然是存在的,但也是在一定的速度和碰撞位置的前提下的。速度非常慢和速度非常快的场合铁皮薄都是无济于事的,前者车辆损失大,后者吸能吸进 驾驶舱。当速度处于中等区间,发生碰撞不至于出人命的时候,溃缩吸能相比硬邦邦无法吸能的车,驾驶舱内的人员才不会受到更大的冲击。
我并不是给日本车洗地。我不讨厌日本车,但也没有一款日本车引起我购买的兴趣。我只想针对一件事的讨论来的更客观点,多用用脑子,不要变成无脑的喷子。还有,我之所以对这件事表示关注,还因为那个路口是我经常行驶的路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