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在20分钟内,100%掌握批判性思维?

大家都知道批判性思维,不过很多时候并没有重视。

有的人非常重视,但是很多时候没有机会学习。

很多人学习了,但是很多时候没学会。

今天请看我来讲一讲批判性思维。

你应该就能掌握了,因为我跟很多人讲过,他们都大致的掌握了。

有本书叫《学会提问》,它被誉为批判性思维的圣经。

这本书的确厉害,看懂它,就知道什么是批判性思维了。

以前感觉它好神秘又很模糊,在这本书中变成了一个算术题。

你只要懂得基本运算法则,就能准确的获得结果,而且这个运算法则很简单,很容易掌握。

这篇文章很长。

当然很长,一个这么具有含金量的思维,如果很短就能说明白,它就没含金量了。

好,我开始了。

淘金式思维  VS 批判性思维

我本人喜欢看书,但对书的内容很少提出质疑。

因为我想,既然能出书,肯定是牛逼人物啊,而且还有各种编辑把关。

所以我对书都是全盘接受的。书里说啥就是啥。

如果我认为,不对劲啊,最后我会反驳说,肯定是我错了。

我这样的人叫“海绵式思维”。就是来啥吸啥,不辩真伪不做判断。

而我身边就有一种人,土话叫“一心落主意”。

她有自己的判断,你说的话和她不同,她会思考谁对谁错,然后再判断是不是接受。

他们叫“淘金式思维”

也就是,沙子是不要的,只要金子。

她们的思维里有个“判断然后再选择”的过程。

真正的淘金式思维的高手,是不仅知道分辨真伪,而且能分辨出真伪。

批判性思维就是教我们如何从海绵式思维成为淘金式思维的高手。


第一部分:思维变成了一道数学题

每天我们看那么多东西,听那么多东西,有没有什么规律?

以前我以为,没有。

但,实际上,有,而且非常有。

无论是看一本书、听一个课,还是看一个视频,对方说的每一句话其实都是符合一个结构。

这个结构就是:

论题,

结论,

理由。

举个例子哈:

女方问:你爱我吗?

男人回答:我爱你啊。你看,我天天想着你,和你在一起就很高兴,你喜欢什么都就想赶紧给你买。

论题,就是讨论的主题或者交流的话题。这里就是:你爱我吗?

结论是:我爱你啊。

光说结论还不行,得说理由,得证明你的结论啊。

所以后面跟着一串话,它就是理由。

证明了吗?

证明了。

因为他说的理由,大家都公认,能做这些事就是爱。

以上的对话就是包含了论题,结论,理由。

不过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在理由和结论之间,还有一个东西。

恰是因为有这个东西,理由才能证明结论。

我们称它为“假设”。

假设,就是类似于一种讨论的背景,或者双方都认可的前提这样式儿的东西。

在本文中,这个假设就是:一个男人能为女人做这些事情,我们就公认,他是爱她的

所以,汇总一下,我们说的每一句话都是由这四部分组成的。

论题,

结论,

理由,

假设。

上文中,就出现了论题,结论和理由三部分,假设没出现。

没出现也正常,因为一般情况下假设都是隐含的。

一段话如果逻辑上成立,必须具备这四个结构。不过在生活中,很多时候未必都全说出来。

比如,

“开车不要打电话”。

这直接就是结论。

论题没说,理由没说,假设也没说。

让我们复原一下哈。

论题是:开车可以打电话吗?

结论是:不能。

理由是:打电话容易分心,分心容易出事故。

而这个理由能成立的假设是:大家都不希望出事故。

再比如,

老婆问:明天周末是去图书馆,还是去郊游啊?

老公说:明天下雨。

这句话,老公只说了理由,结论没说,假设没说。但是影响交流吗,不影响,因为他们会脑补。

论题:周末去图书馆还是郊游?

结论:不能去郊游,去图书馆吧。

理由:明天下雨,郊游会淋雨。

假设:我们都不想淋雨。

再比如:

我们看看,买东西砍价的过程。

我说:便宜点吧?

卖货的老板说:这都底价给你了。

让我们复原一下啊。

论题是:觉的东西还可以,价格能不能再便宜点。

结论是:不能再便宜。

理由是:已经进价给你了。

假设是:做生意是为了赚钱,已经不赚钱了,不能让人亏钱吧。

那么,我该怎么接呢?

哈哈,以前我特别不擅长砍价,其实通过这个分析。是不是知道大概的砍价方向了呢。

举了这么多的例子,就是展示一下,我们日常交流中的对话结构。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收获,其实不是如何提问,而是这个对话结构。

让原本很复杂的思维过程,变成了一道数学题。

而各种提问技巧都是在这个结构下的细节。

第二部分:两种思考方式的本质

海绵式思维,就是天然认为这四个部分,都是对的。

淘金式思维,并不天然的认为他们都是对的,除非证明是对的。

哪个是真相呢?

当然是后者。

很多时候,作者的观点、作者论证的过程,都是有错误的。

所以,从海绵式思维过渡到淘金式思维的关键就在于:

首先,认识到思维的这四个结构;

然后,找到这四个结构中的错误。


01--认识到思维的这四个结构

第一步认识思维的四个结构,其实就是一层窗户纸,一旦捅破,从意识上看,基本就搞定了。但不代表掌握,还需要刻意练习。练成大脑的肌肉记忆,内化成自己的东西,才算掌握。

02--找到四个结构中的错误

第二步找到四个结构中的错误。这是重点,也是本书的核心。这就引出了“提问的技巧”。


为什么非要靠提问呢?

因为这些错误,很多时候不是显而易见的,都在层层伪装之下,必须经过努力才能找到。(想一想,如果一个人每次说个事,都具有明显的错误,以后他的话还有人听吗。)

那么该怎么努力呢?

按理说,发现其中的错误应该有很多方式啊。

比如,我就靠自己冥思苦想,苦苦猜测,行不行?

有时可能也行,但,万一你猜错了呢。一旦猜错,后续一切努力都是白扯了。

如果想不猜错,就是只有一个办法--不猜。

不猜,但又想知道对方的意思,就只有一个办法--提问。

你说对方会回答吗?

理论上他会回答

想一想啊,他和你交流,他想说服你。你有问题他不回答,那么说服肯定就达不成了。

说服你未必是你们争论一个事儿这样的说服。比如他说“今天天气真好”。他希望你认为他说的是对的,这就算是说服。

那么如果他不回答,也就是代表不敢回答,这就是有猫腻了。

这样的话,还用什么批判性思维,拍脑门也能看出他是错的。

所以,在警匪片里我们经常听到一句话,“经过我们的精心求证,认真核对,仔细分析,我们如何如何了……。”

精心求证就是提问,向作者提问。


第三部分:从宏观看,都有什么可能的错误

我们已知思维的四个结构了,

既然只有这四个结构,也就是说,所有的错误都出在这四个结构里。

那么,请思考一下,可能出现的错误,都有什么?

思考这个有必要吗?

其实,很有必要。

这就好似从一个宏观的角度去看一件事情。即便有微观细节不断的涌现,他们都不会跳出这个大圈,到时就不会手忙脚乱。他们出现了,然后思考放到哪个宏观结构上就是了,一切都在掌控中。

那么,思考这个宏观结构,是不是很难呢?

看上去很难,实际上,没看上去那么难。

所以,

我们是在做一个很重要,但并不难的事情。

所以,我们,一定要做一下啊!

让我把这四个结构再拽出来,他们就是:

论题

结论

理由

假设

论题有没有可能是错误的?

结论有没有可能是错误的?

理由有没有可能是错误的?

假设有没有可能是错误的?

交流中所有的错误就是这四个而已。

无论多么复杂的,亦或多么细微的错误,都在这里面。


第四部分:找错误前,要搞清楚的前提

既然,我们已经知道错误可能出现的地方,那就赶紧开始找吧。

还不行。

因为还有两个背景因素要搞定。他们是找到四结构中错误的前提条件。

有两个:

第一就是,(哈哈,很简单)先找出这个四个结构。

也就是找到论题,结论,理由和隐含的假设。

“这还不简单”

一般情况下,很简单;

但是有时也不容易。

你肯定见过说话绕来绕去,到最后就是没有结论的那种人吧。

所以,首先下点力气,找到他们。

第二个就是,确认作者的意思,尤其是核心词汇的意思。

就好比,有人给你手写了一套算术题,1+6=?

可是他写的1也像7,你是否得先跟他确认一下这是1还是7啊,说话也是一样。

有很多词语是多义词,而且在上下文中,不同的含义都说得通,这个就非常容误解。

很不巧的是,人类还有一个心理,就是默认自己和作者想的是一样的。这个心理更是加大了误解的概率。

举个例子,

“高收入带来高幸福”。

我们先不说这句话的论题,结论,理由什么的。

我只问你:你第一眼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你是先停下来想,作者的“高收入”和“高幸福”到底指什么。还是,你自己脑补了一个高收入的数字,又脑补了一个高幸福的画面,然后思考这个数字能否带来高幸福。

反正我是后者。

所以,先确认作者的意思,确定没有歧义。

大家不要小看这个,它甚至是我们最长犯的错误之一。

找到这四个结构,然后确认没有歧义。

这就是两个前提,至关重要的前提。


第五部分:开始吧,正式找错误

当我们找到了四个机构,也明确了作者的意思。才可以进行评判,看看他的观点是否正确。

那么怎么发现作者观点的对错呢?

之前我们也说了,所有的错误都出在这四个机构中:

论题有没有可能是错误的?

结论有没有可能是错误的?

理由有没有可能是错误的?

假设有没有可能是错误的?

我们分别看一下。

01--论题是否是错误的?

爱国是对的吗?

杀人是错的吗?

在不合适的时候,说了特别不合适的话,是错的吗?

其实,论题本身并没有任何的正确与否。

你觉得它对,那就证明它是对的;你觉得不对,就证明他是错的,就可以了。

论题本身无关对错。

但是论题也会出问题,就在于:

你抛出论题的时机和论题的质量是否合适。

比如,面对一个胖子,非要讨论肥胖的坏处,这就是找人嫌了。

比如,你总是抛出一些特别屌丝的话题,高手自然慢慢就不和你聊了。

启动一个符合场景的,高质量的论题,是极高的水准。

但它不是本书的重点,这本书不关心怎么抛论题,只解决论题抛出来后的事。


02--结论有错误吗?

结论当然是有对错的。

但是,结论什么时候是错误的呢?

只有当理由不能证明结论时,才是错误的。

除此之外,结论都不能算错误。

也就是说,只要你能列出有说服力的理由,结论就是对的,无论它多么离经叛道。

举个最极端的例子:

杀人是错的吗?

无端杀人当然是错的。

但是,如果是自卫呢,而且是没有防卫过当的情况,是否就不算错呢。

有些结论,我们认为是错的,多半是因为我们站在自己的立场上。

现在我的心态比以前平和了很多,

因为我真的觉得,我没有理由要求别人必须站在我的立场上去想和做。

对方只要理由充分,他就是对的。

如果他的做法损害了我的利益或者集体的利益,我只能通过手段引导来转化或规避。

至少,在理论上我没有权利指责他。

以前很喜欢抱怨,使用各种技巧都控制不住。

现在也不用什么技巧,反而少多了。

“我没有权利指责别人的做法”,对这个事从心里上认可了,行为上自然就无从指摘别人。

无从指摘了,抱怨又从哪里来呢。

所以,结论本身无关对错,结论的对错不在结论本身,而在于理由。

一个结论,无论它多么离经叛道,只要当事人有合理的理由,那么它就是对的。

如果对同一个事,两个人给了你两个相反的结论。

比如“北京房价会不会涨”,那么有一个肯定是对的,一个肯定是错的。即便没有确定的把握,至少有个大致的概率。

如果双方都给了你充分的理由,那么肯定有个理由是错的。

分辩出哪个对,哪个错,这就是批判性思维要搞定的事了。

也就是找到他的理由不能支持结论的错误所在。

这就是马上要说的下一步了。


03--理由是错的吗?

假设是错误的吗?

当然可能有,而且,大部分错误就是发生在理由和假设身上。

因为假设的存在,理由才能成为理由,所以把它俩一起说。

要说清楚这两个事,我还得借助宏观视角。

我们想一想,理由和假设可能产生的错误,大概有几种。

大家放心,我不是给大家拉清单,我是通过逻辑来推导这几种结果。

回到结构上:

结论

理由

假设。

理由之所以能证明结论,是因为假设是对的,而且同时理由也必须是对的,这时就能证明了。

比如:

我爱你,是因为,我时刻都想着你,舍得花钱(在这个时代,这个似乎必不可少)等等。

结论是:我爱你。

理由是:我时刻想着你,舍得花钱。

隐含的假设是:时刻想着你,舍得花钱就是代表爱。

假设是对的,理由也是对的,所以结论是对的。

我们现在要干什么呢?

我们现在要找不对的地方,我们要找出可能出问题的地方。

让我们再看一次这句话:

理由是证明结论的,假设是理由和结论之间的纽带。

即:

理由-假设-结论。

理由之所以能证明结论,是因为假设是对的,同时理由也是对的。

那么,把上面的这句话倒过来,我们就找到了可能出错的地方。他们无非就这么几个:

1.假设是错的(补充:当假设是错的时候,理由自然不可能对的了)

2.假设是对的,但理由是错的

3.有理由,但没有假设

4.没有理由

(对3和4,你可能有疑惑,有这样的吗?有,别急,一会说)

现在让我们从头拢一下啊:

在交流中可能出现的错误,无非就是:

论题是否是错的,

结论是否是错的,

理由是否是错的,

假设是否是错的。

几乎80%的错误都出在了理由和假设上,而理由和假设的所有的错误,无非就是以上四种。

说到这儿,我大喘一口气,

呼,呼……。

(剩下20%出在了错误的理解作者的意思上)

第六部分:假设和理由的错误都有什么

刚才已经说了假设和理由的错误有四个。


我们一个一个说。


01--假设是错的

假设是理由和结论之间的纽带。

当假设是对的时候,理由才是对的。

如果假设是错的,那么理由肯定是错的。不存在假设错了,理由却是对的的情况。

比如:

“我爱你。因为我一刻都不想你,不舍得花钱”。

大家一眼就看出来是错的。

它的假设是:一刻都不想你,不舍得花钱才代表爱。

这显然是错误的。

再举个例子,

“你还指望他给你主意,他就是个烂人”

这句话的理由是:他是个烂人,所以不会有好主意。

这个假设是:人的性格和人的主意是直接相关的。

显然是错误的,我们把这样的叫“人身攻击”。

所以,发生错误原因之一,就是假设是错的。

另一个和假设相关的是:价值观假设冲突。

假设分为两种,一种是价值观假设,一种是描述性假设。

上文提到的爱的假设就属于描述性假设。

再比如,“天要下雨了,阴云密布的”。

假设就是阴雨弥补会导致下雨。

这就是描述性假设。

价值观假设是和价值观直接相关的。

比如:

我不同意建设核电站,因为它污染环境。

我的假设就是:核电站虽然会带来了电力方面收益,但是污染环境比这些收益更不好。

如果你认为该建核电站,那就是认为电力的收益要大于环境的污染。

这就是价值观冲突。

在这里双方的假设都是正确的,但是是冲突的。

我认为污染环境不好,你认为核电站带来电力收益。

这都是正确的,但是我们的价值倾向不同,就产生了冲突。

再比如,

你说“我们应该让政府查看个人隐私,因为这样更利于他们抓到坏人”。

我呢,我该同意吗?

没错,查看个人隐私的确是利于抓到坏人,但是我不同意。

因为我认为“保护个人隐私,比抓坏人更重要”。

02--假设是对的,但理由是错误的

这里理由的错误有两种:

一种是,理由从逻辑上看是对的,但是从具体的细节上是错的

另一种是,说出来的原因不是真的原因,有替代原因

先说第一种:

十几年前,当时还在上大学,我到一个陌生城市找一个人,那时还没有智能手机,所以要么看地图,要么问路。

我随机的问了两个人,这两个人态度都很差。不是告诉我怎么走,而是问我,“你找他干吗”。

我很奇怪,怎么管私事,但是他们就是抓住这句话来回问。我不说,他们就很生气。

我得出一个结论,这个城市的人素质真差。

假设是:这些人爱管闲事,没有爱心,这就说明素质差。

这没错。

但是,理由上,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

不能因为2个人是这样,就会认为所有人都这样。

假设是对的,理由从逻辑上也是对的,但是理由使用的具体细节是不可靠的。

这样式儿的还有

“典型案例”:比如你看马云成功了,你赶紧互联网创业吧。

“调研数据”:根据调研数据80%的人,认为我都还推出这个产品,其实就问了100 个人,这100人还不是随机的。

“权威意见”:最常见的就是书籍推荐了。其实他们也是人,也受到现实感情制约,利益制约,权利制约等。还不如看豆瓣评分呢。

等等。

他们从逻辑上是成立的,并不能代表他们就是对的,细节上必须符合事实才能算对。

下面说第二种,有没有替代原因。

比如,喝红酒有助于身体健康。

其实可能的原因是,能喝红酒的人,家里条件比较好,比较注意品质,比较爱健身。

这个是我们经常搞错的地方,务必要注意。

为什么会搞错呢?

一个原因就是我们看到了显性的原因,然后逻辑上好像也讲的过去。比如红酒中确实含有促进血液流通的物质,所以以为红酒的确能促进身体健康。

第二个是我们对复杂的事物懒得去深思、慎思。因为复杂的事物一般都具有复杂的原因,各种因素纵横交错,我们很难找到一个决定的原因,这时大脑就想--“算了,找了一个就行了”。虽然它不是真的原因。

当然大脑之所以这么做也是有原因的。i

我有一次,和我老婆聊天,她说了一句话让我终身难忘。

我们在聊一件社会大事儿,我一顿喷,说这个怎么了,那个怎么了。最后我老婆平静的说了一句,“老公,你肯定说错了,因为我们看到的绝对不是真相”。

03--有理由但没有假设

这句话就是说,明明和结论无关的信息非要弄的好像和结论有关。

也就是为了证明而证明,其实证明的内在逻辑是没有的。也就是它牵强的做了一次理由,但是假设是不存在的。我一时想不到这样的例子,但是从逻辑上推,肯定是存在的。

04--没有理由

这个有点脑筋急转弯的赶脚,结论成立的前提是结论已经成立。

比如,你问我:“马晓峰你为什么肯定你是对的?”

我回答说,因为我是马晓峰。

哈哈,这就是用结论来证明结论。看上去好像有道理,其实没道理。

呼……

我又喘了口气,因为这本书终于讲完了。




说了这么多,第一啊,第二啊,这种啊,那种啊,你有没有一个问题:

“马晓峰,你有没有一个统一的公式,让我来把所有的这一切都包含进来”。

好问题!

还真有。

我在大学学数学的时候,学的非常吃力,

突然有一天我想,如果直接给我这道题,我该怎么解。

然后,我就想我会用哪个逻辑去推演。

想过以后再去看后面课本的逻辑,发现竟然和我的一样,突然发现这个逻辑很好理解啊。

以前就是跟着课本跑,也搞不明白,想半天才搞明白。

所以,我的建议就是,先在脑海中想一想这件事的全部逻辑,然后看作者和我的一样吗。

比如,你判断去不去参加一个会。

整体逻辑是这样的:

去参加的好处有什么?

不参加的坏处有什么?

参加这个会的好处,从别的渠道能不能获得?

这渠道比参加这个会更好还是更差?

当别人说,赶紧参加啊,

因为,你反正也没事。

因为,它是某某大咖召开的,

因为,谁谁也会去,

当这些理由出现的时候你就知道,全是扯。

另外,

我觉得该泼冷水了。

我为批判性思维写了这么多字,理论上我应该掌握它了。

其实,我只是在理论上掌握了,在实践中还没有。

因为这段时间,我依然时不时的,甚至是大多数时候又走入海绵式思维里。

想想也有道理,我都海绵式三十多年了,怎么可能通过短短两周一下子全部改变呢。

不过,路已经找到,征程已经开启,这条路不会错,坚定的走下去就是了。

到这里可能大家感觉分享完了,理论上的确可以结束了,但是我觉得还有点事该说,

一个更大的事,两个更大的事。

两个更大的事

别人说的话,写的书,有那么多东西,是从哪里来的?

是从他的脑海中来的。

脑海中的东西从哪里来的?

他的五官感知来的。

所以,任何人的认知路径都是这样的:

五官感知→大脑=输入过程

大脑→语言或文字=输出过程。


我和你交流,我看不到你的大脑,我只能通过你的输出物,也就是语言或文字来交流交流。而你的语言和文字,又变成了我的无感感知的输入物。

所以,

我们看到的任何其他人的文字,听到的任何其他人的声音都是经过他们的大脑后的结果。而别人大脑里怎么想的,我们根本不知道。

所以,我们上文的各种分析啊,逻辑啊,有可能是对方故意搞错给你的;

当然,也有可能不是故意的。

还有就是,对方说出来的文字语言,只是他大脑的一小部分,还有更多的东西没说。

面对这个情况,我们有两个选择:

一,我们的关注点只在他说出来的那部分,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对错。

二,更进一步,我们通过他说出来的部分,来推测他没说出来的部分。

哪个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呢?

当然是后者。因为后者才是他的目的,才是他的动机。


就还用上面那个会议的例子。

对方怂恿我去参加会议,说:“反正你也没事,而且这个会是某某大咖召开的,之前的几次效果都不错”。

我怎么思考呢?

用我们的淘金式思维方式就是这样的:

你说我没事,我真的没事吗。或者现在没事,在开会那天也没事吗?这其实就是看我怎么假设了。

“某某大咖召开的”,那么某某大咖为这个会付了多少心血。比如猫叔召开践行大会,他会为每个人过一遍稿子,这就是负责人的态度。而大咖有很多挂名,未必是真的付出了心血。

“前几次会的效果都不错”,并不能保证这次效果也好,就看这次他们怎么运行的,怎么事前准备的。

最后,不去参加这个会,有什么坏处,以及参加的好处是否也能通过别的渠道获得呢。

以上这一大串,是《学会提问》这本书教我们的。

但是还有一个问题更重要:这个人怂恿你去参加会议的目的是什么?

是真的希望我去有所收获,还是他别有所图。

这就是他大脑中没有说出来的那部分东西了。

每次想到这个,我就想起来那个冰山的图,我们看到的,听到的,都是水面上的部分,水下其实有更大的部分。

我们的目的是窥见冰山下的一切。


怎么窥见呢?

刚才说了,我们不能直接看到对方的大脑,我们只能通过别人的输出物来观察他,了解他。

既然只能通过输出物来了解,那么首先第一个就是确定输出物的真相是什么。

回到我们的四个结构里,就是结论。

发现输出物的真相,就是判断他这一整套逻辑是否正确,这个过程就是学会提问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经过我们的巧妙提问,思考,我们知道了真相--对方的正确与否。

有些人就是比较真诚,他嘴上说的就是他心里想的。

有些人的则正是相反,他给你的都是假象。

而有些人呢,自己本身就很混乱,他都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搞得听众也是非常混乱。

那么我想说的是,不管对方属于哪种状态,作为听众,我应该能判断出他是哪种状态?

也就是首先分析他说出来的部分,然后透过他说的内容,看到他内心真实想法。


现在我们通过批判性思维,明确的知道了对方的对与错。

然后通过他说出来的部分又深挖到了他没说出的真实的心里想法,

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

什么叫独立思考?

批判性思维是独立思考吗?

不是。批判性思维只是独立思考的一部分。

批判性思维只是对别人的输出物进行分析,去伪存真的过程。

但是思维不仅包含对别人言辞的分析和吸收,还包含自己的思考。

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面临的环境因素,未来的趋势,做出自己的判断和行为行为才是整体的独立思考。

好几个老铁问,学会了批判性思维会不会成为“杠精”。

可能会,如果你只关注如何挑对方毛病的话。

但是,挑毛病不是目的啊,结合他人的言辞和内心想法,集思广益,帮助自己得出最佳的思考和判断结论才是目的。

来一张图:


《学会提问》,是本好书。

但是,它解决的只是对输出物正确与否的判断。

这很重要,但是我们要超越这个部分,要深化一下,看到背后的东西,同时也要看到这个背后的东西,在整个大环境下的所在和分量。

比较理想的是,从高空去俯视对方的言辞、思想,保持一定的高度,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样才能有空间去腾挪和变通。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4,390评论 5 459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1,821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1,632评论 0 31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170评论 1 26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1,033评论 4 35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098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511评论 3 38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204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479评论 1 29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572评论 2 30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341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213评论 3 31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576评论 3 29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893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71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486评论 2 34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676评论 2 33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本文为本书评的前一半(1/2)详解://后一半请点击//《学会提问》 | Asking The Right Que...
    读饭阅读 1,766评论 2 11
  • 冲脉——十二经脉之海 冲脉总述:冲脉,人体奇经八脉之一。冲脉能调节十二经气血,故称为十二经脉之海。与生殖机能关系密...
    邓雪君阅读 4,272评论 0 1
  • 其实之前读过白落梅的《你若安好 便是晴天》有了解到不少林徽因徐志摩梁思成金岳霖他们的故事,读完那本书之后我最觉得自...
    黄唯聪阅读 588评论 1 3
  • 花店总是关着门, 少女就会坐在门口等啊等, 花店的花都谢了, 花店老板却依旧不在, 少女揉了揉眼, 去了隔壁的花店...
    oopsA阅读 200评论 1 3
  • 很多朋友不解为什么我喜欢火车出行。是的,我特别喜欢火车旅行。喜欢坐火车看火车沿途的风景,体会两列火车相遇呼啸而过的...
    将军府上阅读 472评论 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