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立意编排
“鸡兔同笼”是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内容,编者的立意很高,一方面引导学生了解古人解决此类问题的巧妙思路,感受祖先的聪明才智,激发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促使学生经历使用尝试、假设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归纳推理的能力。在具体编排上,与实验教材相比,2014年的教材做了很大调整,从六年级调到了四年级,是因为这一内容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挑战性不足,且在五年级学过了列方程解决问题,也会对学习列表法、假设法等造成一定的干扰。所以此次教材修订,将其安排在了四年级,删去了方程解法,更加突出了假设法和列表法。通过切实经历“假设——验证——调整…”最终找到答案的过程,体会到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化繁为简——寻找规律——解决问题。透过本节课学习,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奇妙与作用,同时也受到数学思维的训练,逐步形成有序地、严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
教材提供了非常丰富的素材。首先引出《孙子算经》中记载的鸡兔同笼问题,并依次呈现了让学生经历从猜测到列表法,再到假设法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另外在“阅读材料”中还介绍了古人的巧妙解法,意图拓展学生的解题思路。具体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从编排上看,删去了方程法,突出了假设法
(2)从方法上看,呈现了多种问题解决的策略。
(3)从应用上看,丰富了“鸡兔同笼”的类型
二、课堂实践思考
第一次试教时,李老师有意呈现多种方法,且每种方法都有完整的反馈,这就导致时间分配上有些紧促。由于理解不深刻,部分学生在课堂上画图的方法都熟练掌握,因此在后面理解沟通算式时就非常吃力。其次,鸡免同笼是一个数学模型,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模型理解掌握解决此类实际问题的方法,通过沟通不同情境下之间的联系,运用假设,调整数学思维和方法。正是因为学习内容本身思维含量较高,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学习困难,难以完全掌握,一旦遭遇变式题,部分孩子就感到束手无策。这与李老师的预期和教材的立意相距甚远。
由此经过讨论思考,我们认为应当:
1.合理取舍教学内容
对于教材中的每一种方法都面面俱到地讲解,不敢取舍,直接造成了课堂学习时间的不足。再从学习效果来看,学生在课堂中一直有老师和同学的帮助,看似思维积极顺畅,但学生个体的独立思考时间并不充分,造成了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时候无从入手,缺乏基本方法,不理解假设法的来龙去脉,对画图法、列表法背后的思考不清晰。
2.诊断把握学生学情
教学的前提应是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实际上班级中孩子的教学起点是参差不齐的。部分孩子用“凑”的办法尝试解决问题;有些孩子能用“画”来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部分孩子已经提前在培训班接触了鸡免同笼问题列式,但不知道这样列式的缘由。如何将孩子的已有经验有效地利用和对接?需要教师有序地呈现材料和方法,并不断进行方法间的沟通。
3.深入领悟学习原理
课堂上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感悟列表、画图与列式计算的异曲同工,让孩子理解列式的“渊源”,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技能,这应该成为本节课的重点教学内容。同时还应让学生充分感受与其结构相似的实际问题,从一道题走向一类题,初步建立解决这一类问题的思维和方法。
三、重构学案再次实践
(一)重构教学方案
李老师经过思考,确定以下结构:基于学生的前测了解学生已有的起点,充分利用学生作品,对接学生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开展教学。重点沟通“画图法”与“列算式解答”之间的联系,让孩子们深度理解“假设法”的渊源。同时注重学习材料的选择,鸡免同笼本质是解决问题,从学生熟悉的素材入手,先建立解决问题的模型,再沟通与其他实际问题之间的联系。
(二)变化教学路径
课前准备:(教师布置任务并让学生独立完成,目的是了解教学的真实起点)
1.结合绘本,呈现情境
利用绘本在一开始就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2.呈现作品,感受共性
呈现学生利用表格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假设——验证——调整”寻找答案的过程。
3.结合三单,沟联式理
精心设计学习单,深入沟通算式与算理,也避免了老师不断帮扶学生的教学模式。学生以共同体模式学习,体现了学习的主体地位。
4.运用变式,感受本质
练习的设计中呈现变式,在变与不变中学生深刻感受鸡兔同笼问题的本质。
(三)感受全新体会
从课堂效果看,由于教学素材与学法合理取法,且基于学生的前测,有序地步步推进,孩子们学习兴趣盎然,始终保持思考与交流探究的热情。又因为教学重心明确,节奏清晰,有效利用了课堂教学时间,学生对面图与列式解决问题之间的联系理解深刻,学有所获。我们再次感悟到了:“眼中有孩子的设计需要寻求有关联的材料和建构有重心的教学。”
总体上,本次教研对于执教者、参与者而言都是一次宝贵的学习经历,既磨砺了教学技术,也提升了理念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