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何而读书?我想不外乎如下几点。小时候读书是为求将来有一份好的工作,为了生存所需,这叫技;进入工作岗位后,去看一些管理学、心理学等方面的书籍,是为了更好的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这个叫术。这两种都是为了生存的需要而读书。但是我们的心灵呢?安放了没有。人总是会一天一天老去,总有一天我们所得之一切(财富、地位、健康等等)也会渐行渐远,我们向外所求越多,心灵就会越发空虚,这时我们以何为安?
我常常听家长在抱怨,现在的孩子学业负担太大。这是个社会问题,但归根结底,是人的问题,是绝大多数人造就的这个问题。蔡元培曾说过,学校不仅仅是教学,是要培养出一个健全人格的人啊!而现在,很多学校以分数作为一个学生好坏的衡量标准。学校的分数高了,周边的房价也随之上涨。难道分数高了,就意味着这个学生人品好,将来就会取得一份很好的收入,其实这没有必然的联系啊!家长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从上幼儿园开始,就开始报这个班,报那个班,学这个,学那个,孩子真正快乐吗?我们不要在孩子身上参杂成人世界上的攀比、功利的思想,用这种想法给孩子画地为牢,孩子愿意去了解的,就去让她们了解一下,不想学的也没必要去逼着学。这只不过是一项技能罢了!真正要培养的是孩子的素质,要他们有一颗是非之心,恻隐之心、敬畏之心、羞耻之心,这才是至关重要的。当然,在现实社会中,一个拥有良好素质的人并不能够给他们带来财富、名誉、地位,而那些知道社会潜规则的人,往往事业有成。但是,人人都为了功利去谋求金钱、地位的话,没有道德底线,我们难道不害怕吗?比如说,一个员工为了迎合上司,保全自己,可以一起去做违背道德底线的事,在部分看来,这个人八面玲珑,但是反过来想想,他能够为了自己的利益去损害其他人的利益,焉知,当他与上司、亲戚、朋友有利益冲突的时候,他会不会做出损害他人利益的事情来呢?所以,读书至要在于道,而非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