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崛起的时代,我们可以从“没落”的纸媒身上学到什么?

纸媒已死,纸媒永生

大学时曾上过一个新闻学的课程,上课时老师会给我们看一些他拍摄的新闻照片,听他讲着那些惊险的新闻经历,特别是战地记者罗伯特·卡帕的那句:“如果你拍出的照片不够好,那说明你离炮火还不够近。”让人热血沸腾。

当时就想着以后要是能当记者,特别是战地记者,发现事实,报道事实,那一定是件很酷的事情。不过也是一时兴起,之后则是继续求学,离这个职业也是越来越远,但“客观”、“事实”、“严谨”、“正义”这些词则深深印入我的脑海,成了我对记者或者说报纸这类媒体的代名词。

最近公司所在的集团开始重视各产业的宣传工作,上周末自己也有幸便被推荐到总部,和来自不同产业、不同公司的100位同事一起参加了两天新闻训练营,第一次和报社的工作人员“亲密接触”。两天的培训,从主讲的老师身上再一次感受到纸媒的魅力,以及他们在新媒体方面的创意。时代在变,媒介在变,但总有些东西的魅力有增无减。

这一两年我身边越来越多人开始接触新媒体,对于报纸接触的越来越少。只记得以前路边报摊的老板还多是大叔大婶,现在路边的报摊越来越少,看摊的也多是年龄比较大的爷爷奶奶了,如同预示着报摊如同那些老人一样慢慢步入夕阳。

新媒体的低门槛让更多的人涌入这个产业,人人都变成了“记者”——时代和生活的记录者。但我们也看到,在这一浪潮中,鱼龙混杂,每个人都在发声,但每个人的声音又很快被淹没。而很多传统媒体人转型后很快又在新媒体中占据高地,又成为新时代的发声人,你说他们的平台高、能力强当然容易,却是否忽略了为了获得这高平台、强能力,他们在背后作出的努力。

作为一个普通的新媒体写作爱好者,我们又可以从中学到些什么呢?


跟纸媒学·找角度

很多人会觉得新媒体最大的变化是“用户思维”,传统媒体单方面的传播已经不再适用,这句话听起来好像很有道理,但却忽略了传统媒体为了吸引受众也是费尽心思,只是因为传统媒体缺少及时反馈环节而一棒子打死他们在这方面的努力,是非常不可取的,你以为他们把报纸卖出去只是因为报纸便宜吗?难道他们心里就没有“用户”?

当然不是。

课程中老师介绍了人民日报副总编辑梁衡提出来的头条写作“三点一线”采访法,即上面抓什么、群众想什么、你找到了什么,如果你的稿子能够符合这三条,那么你的稿子命中率也会提高。由此可以看出,媒介的缺陷不代表传统媒体人心里没有“用户”,他们考虑的反而更加的全面和宏观。

更为厉害的就在于,面对同一个社会事件,当各大媒体争相报道时,如何快速找到独有的且吸引人的切入点。

1.从宏观到微观。

比如有重大会议时,各媒体都报道了活动的时间地点人物内容,这时候,可以从与会中同一个群体入手,进行回访,使重大时政报道贴近化。

对于我们而言,当某件社会热点出现时,我们接近不论核心人物,我们可以从起周围入手,从某件小事、某个细节入手展开叙述,切口越小、越细、越具体越好。

2.从微观到宏观。

互联网的普及让我们能够快速了解千里之外某个个体的情况,当我们对某个个人进行评价时,可以继续拓宽视野,放大到这个个体所代表的群体。

比如山东商报在报道一个人物吴金红,她考上了山东财经大学但还没有报道却不幸意外去世,按照遗愿捐赠了遗体。商报的报道主要从几个方面开展,对个体的情况进行深挖,之后对吴金红这类捐献遗体者进行了报道,最后是帮助实现吴金红生前愿望等系列报道。

从一个人要看到一个群体,从一件事要看到一串事情的缘起和全貌,学习这种“社会热点新闻调查化”的思路。


跟纸媒学·敏感度

敏感度对于写作者来说一定不陌生,特别是对与媒体来说,更是要时刻保持敏锐的观察力,以抓取更多新闻。但这种敏感度不仅仅是对信息源的敏感,比如对新发生事件、热点的敏锐,而应当是全方位的。

1.对文章所描述对象的敏感。

如果文章描述的是一个名人,除了对方公开提供的一些资料信息,比如一些公开发布的讲话,更要从对方不经意间透露的细节进行描写,比如这个人的口头禅、常用手势、人物所处的周边环境、讲话中多次重复的词汇和表露出来的态度等等,只有对这些小细节保持敏锐的观察力,才能更好地还原一个人的成长故事。

2.对文章所触碰底线的敏感。

各种新型传播媒体的兴盛,让人们有了越来越多可以发表言论的空间,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可以随意乱说。你所写的内容是否属实?你表达的内容是否含有恶意攻击他人的内容?你传播的是低俗恶趣味还是积极正能量?发声空间的自由不代表有权利恶意传播虚假低俗信息,你所说的每次言论都代表你的形象,在脑海中要有底线意识,不违法不违规不恶趣味。


跟纸媒学·故事性

纸媒上也不一定全都是一本正经,高高在上的假大空。在对于一些社会时间的报道中,越来越多的媒体会立足“人”的角度,采取故事化的形式来讲述整个事件,让读者可以从个人的变化历程来感受背后大环境的起起伏伏。

在我们阐述自己的观点时,也不要仅仅满足于干巴巴地第一条第二条第三条,将你的情感价值观植入在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事件中,注重写作的人物化,让读者在故事的脉络中、在主人公的悲喜中,捕捉你所要传递的讯息。

纸媒中另一个抓人眼球的就是图片,一张好照片也如同一个好故事。我们在日常写作中也会遇到插入图片的情况,这个时候要学会让你的照片讲故事,就是图片中要有明确、突出的主题,保持干净简洁的画面,如此才能更加烘托你的文字。

摄影老师还教了一个拍摄的技巧,就是在拍摄一些风景画面要加入人物、动物等活物,这样画面会更具灵性和灵动感。


课程中,有专门老师也跟我们分享了他们在新媒体上的快速发展。当他们早已经掌握了“人性”这一点,你会发现,新媒体的应用更多的不过是术的运用,稍微用功就迎头追赶上来。

或许报纸这样的媒介有一天会消亡,但纸媒背后所代表的对人性的把握和把控,却透过一代代迥异的媒介延续下去。而这一点,才是我们最应该谨记的。

所以说,纸媒已死,纸媒永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4,100评论 6 49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308评论 3 388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9,718评论 0 34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275评论 1 28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376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454评论 1 29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464评论 3 4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248评论 0 26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686评论 1 30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974评论 2 32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150评论 1 342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817评论 4 337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484评论 3 32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40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374评论 1 26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012评论 2 36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041评论 2 35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