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新技能的过程中,我们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控制自己的恐惧感。有恐惧感是非常正常的事,没必要觉得羞耻,也不要放大这种情绪,可以接纳它,将它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想要快速学习某个技能,刻意练习有时候并不总是有效的,作者认为最重要的是匹配质量。匹配质量就是,你适不适合干这个事。如果你真的特别适合干这个事,一上手,可能就八九不离十。而实现匹配质量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尽快获得心流的状态。如果你能尽快获得心流的状态,并且把学习东西当作一个无限游戏来对待,而不是一个养家糊口的营生来对待的话,你可能就会学得更快。
提升创造力的七个策略:
策略一,善待你的ACC。
ACC是一个大脑中的部位,叫作前扣带皮层。“在观察到一个最终能用顿悟的方式解决之前,人们的前扣带皮层的活跃性增强了。前扣带皮层在突显网络和注意执行网络中都发挥着作用。如果我们发现什么有趣的东西,ACC会关闭默认模式网络,打开注意执行网络,以此开启思考的过程。”
“好心情会提升创造力,坏心情则会增强分析性思维。”
策略二,拓宽你的视野。
在放松状态下,我们的视角会更加开阔,更有可能开始思考更广泛的语境,也更有可能动用右脑。所以,现实生活中,不要总躲在书桌后面,要多出去走走,看看周边的世界,必要的时候反复这样做。
策略三,注重非时间及独处。
什么叫非时间呢?作者把凌晨4点到早上7点半那段时间叫作非时间,因为这段时间是他抠出来的。别人在这段时间里还在睡觉,而他在这段时间里想干吗就干吗,哪怕他用这3个小时晃悠也行,不存在浪费时间,因为这段时间是他抠出来的。所以他改变了自己的作息,每天早上4点多钟起来写作,他觉得一点都不苦,反而很愉快,因为他找到了一些非时间。
重要的还不光是非时间,独处也很重要。一个人如果能够远离干扰,每天留出90到120分钟的时间独处,你的注意力就会更加集中。
策略四,从陌生之处着手。
“同样会激发ACC,开始搜索更广泛的想法,它扩展了我们的搜索参数,提升了模式识别系统搜索的数据库规模。”
策略五,在盒子里思考。
“条条框框的限制可以驱动创造力。”有时候你会发现,限制的条件越清晰、明确,做出的创意越有效。你不要总是讲“随便想”“随便说”,那很难出创意。给了明确的限制条件以后,往往能做出更有效的思考。
策略六,给大脑添加“弹药”。
“创造力需要模式识别,但是模式识别需要什么呢?答案是‘弹药’。如果你不能定期向模式识别系统输入新信息,那么大脑就会缺乏在想法之间建立联系所需的弹药。这就是为什么‘机会更青睐有准备的头脑’。”这话什么意思?解读一下,就是别光想,你也得读点书。什么叫作“弹药”?你见得多、看的案例多,就有了“弹药”。未必所有好的点子你都得用脑子想出来,其实一辈子有那么几件原创的事就了不起了,更多的好点子来自“弹药”。
策略七,麦吉弗法。
麦吉弗法是什么呢?其实就是没事去冲冲澡,转换一下注意力。
它来自一个电视剧的主人公,叫麦吉弗。这个主人公的创作者兹洛托夫注意到:“每当自己遇到难题时,所要寻找的答案,从来不会出现在显而易见的地方,比如坐在办公桌前埋头苦干。相反,在开车或洗澡时,答案会在脑海中浮现出来。”为什么呢?“轻微的刺激活动(比如洗澡)会占据你大脑的意识。”洗澡的时候,水流在你身上,难道它不会分散你的注意力吗?一定会,但不会占据太多。
“这会让我们的思考进入‘孕育阶段’,把问题从意识转移到潜意识,而依靠潜意识解决问题要高效得多,其速度更快,效能更高,而且几乎有着无限的内存。”好比一座冰山,水面上只看到那么一点点,底下有那么大一座山。潜意识几乎有无限的内存。“也就是说,有意识的大脑,一次可以处理大约7比特的信息,而潜意识可以处理的信息量似乎没有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