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点小小仪式感更精彩!曾经多少次的节日,也很少收到花,而步入中年的我们,老公学会了送花。以前总觉得鲜花就几天的花期,还挺贵,多不值得呀!买点其他东西,还能用很长时间,就如曾经网络上的调侃,送一束西蓝花,还可以炒菜吃,多实在,实则是有种不配得感,从小就在节俭年代长大的孩子骨子里就透漏着节约,总是会比较哪个更划算,其实内心也很期待拥有自己喜欢的,而不是哪个更划算更耐用。当认知在学习中被改变后,我也值得拥有更好的,喜欢就值得,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又不是奢侈铺张浪费,内心的力量感和配得感,让自己也很自信,也可以很精致。
自我价值感
自我价值感低,就会引起连锁反应,自我的否定,还会波及到无辜的孩子。就比如昨天的事情,我对自己进行了反省。昨天总是挑剔老大,做什么也会否定他,总之做什么都不对一样。我也意识到了自己的说话是有多么生硬。
复盘发生的事情,老公在家办公,女儿领着她朋友,儿子带着他朋友,虽然这两个朋友也是兄妹,但是两人也是冲突不断。女儿和儿子也是一会就发生冲突。老公办公过程中,也一直会接电话打电话,几个孩子在屋里跑来跑去,玩儿的东西丢在地上,女儿屋里这几天一直收拾不干净利索,两人在她屋里玩儿,不仅有帐篷,各种玩具,文具都摆饰了一地,而我从早晨跑完步,回到家吃饭收拾,各种收拾一直没收拾完,这个情绪就波及到了孩子,吵吵闹闹的孩子成了发泄的对象。发泄出来也发现自己过火了,为什么会这样?给自己灵魂的几问。我是谁?我在干啥?我怎么会这样?我是妈妈,我在收拾房间,我在收拾也收拾不完的情况下对孩子发脾气了。在这个情绪中的时候,我的角色已经错位,不在了妈妈的位置,只是一个干也干不完,满腹牢骚的发泄者,而这种干了接近半天时间还干不完的状态,看着依然一地鸡毛的情况下,自我价值感一下子落到地上,咋就这么多活,干了半天还乱糟糟的。这么对自己分析后,也开始接受了这个情况,乱是暂时的,要有发展的眼光看待事情,孩子们在玩,乱很正常,接纳了这个乱,和乱待会,有合理的期待,内心也有了力量和方法。当期待太高,总觉得孩子们会收拾的一尘不染,规规矩矩,在目前情况下不现实,接纳现实中孩子们愿意收拾的结果是什么样的,降低期待,让孩子们获得价值感,会更有动力,我可以向孩子们示弱,把孩子们拉入这个队伍中,家务劳动是孩子们需要承担的家庭责任,而不是我一个人的劳动,也提升了孩子的自我价值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