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卓老师读徐则臣的《露天电影》。
标题:《露天电影》
这个标题起了什么作用?看着平淡,仔细品味,有内涵。
首先,线索作用。连接十五年前秦山原在当地做放映员的生活和十五年后孙伯让放电影复仇的故事。
其次,表明身份。秦山原是个放映员,放映露天电影,是秦山原过去的身份,代表一种文化的象征。另外也是孙伯让学习的象征,他憎恨秦山原,却要变成他。
最后,审判意味。露天电影,放映机投射到幕布上,放映的是人们渴望的仰慕的代表文化的东西,背后发生着见不得人的故事。这看得见和看不见的故事,有一种张力。看得见的是露天电影带给人一种享受和启蒙,看不见的一些龌龊事情,放在众目睽睽之下,就是有审判的意味。
开头部分
车子正跑着,顿了一下,又憋熄火了。
这个句子简短,动作多,而且又有转折。前面说开头要提速,就是进入剧情要快,怎样提速?徐则臣就是直接一个句子几个动词就进入情境。
接着就是日常描写,下车撒尿细节描写,很有画面感。就是前面说的叙述舒缓部分。
司机说的好,出门在外,穷讲究个屁啊。
司机是个工具人,但是这一句话就把人写得鲜活。这句话符合司机身份,接地气。另外,这句话也是作者隐含的观点,写小说,不要自己跳出来说话,让人物说话,说出符合人物性格的话。
(想起以前的章回小说喜欢在文末评论教育一番,像史书一样,后来的说书大概就是这样的形式。那都是全知全能的视角,现在基本上看不到了。)
接下来的一段,用对比的手法写秦山原和众人撒尿不一样的地方,这里进一步把情节细节化了。他憋了几次,他要找个能遮住的地方,凸显了秦山原的与众不同,他的异质性,他是文化人好面子。
写小说,记住凸出人物的异质性。
秦山原终于找到自己中意的地方撒尿了,草垛周围一个人没有,正好他缓慢的拉开裤子世界,此刻应该慢下来,平静而漫长。一泡尿是足以改变一个人的世界观的。
这时候司机催促了,快慢动作又形成了对比,作者还用了反讽的手段,秦山原把他那一句话当作一个伟大的想法准备写进著作。我们写读后感都注意到那一句话,把撒尿和伟大联系起来,有点讽刺。
司机再次催促时,秦山原发现了扎下的界碑,他决定不走了。
这是作品的第一部分。
故事核是秦山原坐车去海陵,中途下车。
主题:改变一个人的世界观先去改变他的命运轨迹。
为什么这样开头?为什么不直接写他去扎下?
首先:写作是含蓄的事情,要有波折,不要让主角直接去目的地。
其次:命运的意象是路是车。车憋顿、抛锚意味着秦山原命运的改变。
另外:扎下是秦山原遗忘的地方。后面情节是慢慢大家带着旧地重游回忆起来的。
(记得一鳞半爪也写出来,主要是想学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