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硅步,至千里,日复一日,静待花开~
--------------------------------------
你有时觉得,没有人关心或理解你。然而,要真正理解一个人,必须在淹没他们的水中游泳。而大多数人早已溺在自己的水里。
----【书朋捡话】
--------------------------------------
【每天推荐一本书】第2183天
今天又是美好的一天。
今天,朋朋推荐的这本书是:
《批判的限度》
作者:[美]芮塔·菲尔斯基
(Rita Felski),《新文学史》前主编,弗吉尼亚大学英文系教授,美学、文学理论、女性主义理论、文化研究等领域的杰出学者。
首先是本书的内容简介:
为何批评家必须揭开文学作品的神秘面纱,为之祛魅?他们为何坚信文字总在隐瞒某种真相,而自己的任务就是揭示未被言说或遭压抑之物?《批判的限度》是《文学之用》《现代性的性别》作者芮塔·菲尔斯基的代表力作,挑战文学研究领域的主导阐释模式——批判,从哲学、争执、文化等多个角度,探索批判的边界,揭示批判的盲点,引领读者深入思考批判的本质和意义,激发读者挖掘更具创造性与多样性的阅读、批判实践。
菲尔斯基将“批判”作为一种文类、一种思潮,通过追踪众多思想家、批评家的经典文论中共有的论证模式,为我们探究艺术作品与社会世界的关系提供了全新路径。菲尔斯基认为批判将诸多可能的阅读模式排除在外,且并不能确保会产出严谨或激进的思想。她提出,文学学者应尝试她所称的“后批判阅读”,无须再如侦探般在文本背后搜寻隐藏的原因或动机,而是要将自己置于文本之前,探索文本所蕴含的无限可能。本书中,菲尔斯基妙语连珠,以精妙的论证为读者亲身展现了优秀文学批评的魅力。
接下来看书评:
①
让我们毫不犹豫地捍卫那些满腹牢骚者的权利吧! 文本是具有改变力的,是可以让某些事情发生的。 一旦接受并理解艺术作品具有独特的能动性——而不是某些人所想象的隐秘社会力量的宠臣,或是反抗的英雄——我们就一定会以新的方式来定位批评的任务。如果要更公允地看待文学的所作所为,以及这种作为的重要性,那么这种转变就迫在眉睫。归根结底,要打的赌是,是否可以扩展批评的情绪,同时接受更丰富的批评方法。为什么——即使我们赞美多元性、差异性、混杂性——批评的情感类型会如此有限?为什么关于敌人,我们能高谈阔论,对深爱的事物,却如此耻于谈论?
②
想起黄阿丽那句话,我不想要equal rights,我要equal pleasure。批判的限度即在于其无法建构“价值”,考察“情绪”,谈论“爱”与“想象”,换言之,不具有生成性,连接性。作者对阐释学的呼吁很有启发,思想与话语所嵌入的context不是时代“精神”,而可能是一种时代“情绪”,中介了perceive与conceive,它不应该被化约为批判,一种锋利但偏颇的凝视。
③
超级大好书,为我照亮了一个我还没来得及滑入的深渊。批判,作为一种方法,一个态度、立场和方法,几乎等价于知识的严谨性、情感的尖锐性、理论的复杂性,对许多人文学科学者来说,批判是他们唯一可以想到的东西。这种恒久的警惕心,这种自然而然的思维方式,几乎万能的终极阐释,有其限度。它同时也是一种强迫症似的思维惯式,是情绪和信仰的集合,并非其自诩的那般无虞、先锋和非如此不可。 作者给出的出路是:接受文本自身的主体性——一个积极的中介,它参与构成意义的过程,在流动的时间领域中与社会共同行动,相互联系、依附、冲突,而非仅仅需要被探察其深度更本质的决定性的东西或在表层追踪其语言权力。将文本和读者视为共同的意义创造者,用接受性和建设性取代侵略性和破坏性,让超然疏离的阅读立场与获得承认的依恋之情交织。
④
批判式阅读好吗?有人为了批判而去阅读一本书,结果搞得自己精疲力竭;但批判的阅读也能带给人们更多的收获,让人能够更加深入的思考。 批判的限度在哪里呢?文学批判的限度在哪里?
关于这本书,就介绍到这儿
最后是这本书其他的一些重要信息:
【原作名】The Limits of Critique
【ISBN号】978-7-305-26925-7
【中图法分类号】I06
【主题词】文学研究
我们,明天见~
。。关注朋朋,遇见好书、遇见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