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10月21日。
上午三、四节课为低段数学教研活动,听了两节数学课。
其中三年级《倍的认识》这一节课,学生的知识迁移不够顺利,主要是因为例题没有讲透彻。
例题是这样的:胡萝卜有2根,红萝卜有6根,因为6是3个2,所以说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课本的呈现是点到为止,接下来是呈现10根白萝卜是5个2,要求圈一圈,并说出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5倍。
例题是这样的,但是教学过程中走到这里,学生对倍的认识还只是粗浅的概念化的认识,没有触及到深度学习和核心素养。所以,如果没有整合教材资源,照本宣科,学生并不能掌握到很好,因为这样的学习还不具备顺利迁移的条件。
所以,课讲到这里,可以适当设计这样的练习,为学生的思考提供清晰的路径。可以教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一种东西的数量是另一种东西的两倍,当然这里就不仅仅局限于6是2的3倍了,学生可以自由思考,说出9是3的3倍,8是4的2倍等,总之,要使学生对倍的感性认识提高到客观理性认识的层次,并强化对数字之间倍的敏感度。
所以,接下来紧随其后的做一做,执教老师把它放到后面来做其实是不够合理的。我们说打铁要趁热,学习的迁移也应当注意时效性,所以,如果是我来上这堂课,我会先把练习巩固好,紧接着再来进行其他的探讨。
听完这节课,最大的感受是平时教师对学生学习任务设计要重视。因为教与学是两个不同的层面,学生的学情是要准确把握的。而一堂好的数学课,应该注重题眼的突破,也就是说你如何导入是至关重要的。导入相当于给学生的思维开一扇窗,通过这个窗口,看见更广阔的世界。数学课新知与旧知的连接点是导入,知识的生长点亦是导入,所以,导入的设计需要精细,为学生突破新课的难点打开一个合适的切口。
第二点是,新授讲解环节要透彻。各位透彻,学生能够做到举一反三才能说讲解到位了。所以,新知的讲解需要细化,精准定位,巧妙突破。当然,教材是根本,但也别忘了枝叶的繁茂。这样说的意思是,教材是典型的例子,学生理解透彻便可举出很多同类的事物来,而学习迁移就在举一反三之间。
第三点,不可小觑练习的设计。练习最重要的作用是使学生学以致用,在知识的应用的过程中,使得学生形成较好的思维品质,能够触类旁通。练习也是技能形成的助推器,学生可以在练习中不断巩固知识,理解领悟知识,正确应用知识。
第四点,课堂小结不能忽视。完整的课堂,在练习以后,都会有小结,这里的小结,是学生基于学习新知,巩固新知之后的概括,在经验中提取精华,并抽象为思维的过程。每节课都让学生来说说学会了什么,学生在复述的过程中可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总之,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2021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