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10月14日。
今天听了四年级两节同课异构的课《三位数乘两位数》,收获颇丰。
有人说,公开课是教师疲倦生活里的英雄梦想。也经历过几次公开课,感受最深的是想要呈现好一节课,并不容易。大到教学的设计,小到环节的过渡,不时还要把控好时间,使的课堂有条不紊,持续深入。
今天的两节课,对比一下,对算理的挖掘上两位老师有不同的做法。毫无疑问的是,计算课一定要穷究算理,对算理的分析一定要呈现精准,过程到位,才能小结准确。学生只有理解到了,才能准确计算。
想到昨天自己在班上讲《5以内数的减法》的时候,给学生呈现了三种方法:一是倒着数,二是数的组成,三是想加算减。深究之,其实也没有讲到位。主要还是呈现的时间不够,学生可能还来不及仔细思考。所以,今后的数学课,还是要多留时间给学生思考,以确保学生真正掌握。
因为是三、四节课,学生难免有些疲惫,所以,教师的教学可以适当多一些有趣的呈现,譬如讲个故事,说个笑话,抑或来一段小小的才艺展示,先把学生的心安顿好,使之始终有个良好的状态来学习。更为重要的是,要深度挖掘教材,使得学生的学习有价值。如果只是照本宣科,易给学生完成不好的印象,因为求知欲还没有满足。这一点要非常注意。
探究才是数学课堂的精髓。两节课的导入都是两位数乘两位数,这无可厚非。其实,我们还可以这样设计导入:两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题各一道,然后乘胜追击,出示三位数乘两位数。
这里,就过渡到第二环节探究新知了。这个时候,我们不着急于去笔算,而是先来设想,我会怎么想?这样的想法的依据是什么?如何检验他的正确性?
刚好这个时候,学生自主探究,当然可能会存在一些错误,这并不要紧,重点是学生有愿意去探究的习惯,喜欢琢磨,教师一旁巡视,出现了错误及时指出。这样的做法有利于掌握学生的思维障碍,然后做更有针对性的指导。
最好,教师呈现算理,小结算法的时候,学生才能真正领悟,而不只是听一些枯燥的毫无意义的文字。优质的数学课,必定是重在探究。
评论: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没有经过探究的过程,要很好的掌握知识,顺利迁移,形成技能,无异于在他们的思维上建造阁楼。所以说,数学老师一定要把课堂设计为一些活动,学生从做中学。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学生经历了思考的困惑,知识掌握得会更加牢固。教师要发挥好在课堂上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
课堂无小事。不要轻易放过学生犯的错误,而要引导学生认识到错误,并纠正错误。与此同时,考虑这样的错误是否具有普遍性。
2021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