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寿司之神⟫,2011年的一部纪录片。现在看来都是让人热泪盈眶的一部优质纪录片。
全球最年长的米其林三星大厨,86岁的老人依然像个孩子一般的保持着对这份料理事业的执着追求。影片中多次出现小野二郎时不时的会按一下自己鼻子的镜头,这位可爱的老人,像个孩子一般童心未泯。
老人几十年如一日的执着,造就了他包出的寿司,如生产线一般精准。期间对于食材、原材料的选购、烹煮都有详细的介绍。美食的极致体验,一定是隐藏在那些每一个不经意的日常间,对于烹饪的执着追求,以及美食体验的极致追求,所沉淀出来的精致美食体验。
说实话,我对寿司了解的情况不多,也没吃过什么太好的寿司。我一直认为就是用生鱼铺在米饭上,之后蘸着酱油和芥末的一种类似于沙县小吃一样,较普通的平民类美食。没想到一个简单的寿司,经过大师之手,和一部纪录片竟然呈现出如此丰富的层次感、以及味蕾的刺激感。
在法国我也很少去品尝日料,巴黎的很多寿司店,大多是由温州人经营的,原料来源方面也不可能很严格,大多选用的是价格相对低廉的鱼以及从法国的日本食品批发公司买来的大米,那些大米有的存放的时间相对较长,可能很难达到影片里的极致体验。厨师大多半路出家,能把鱼片薄了,能独立处理鱼生,大抵就可以在这样的寿司店工作,好多温州籍厨师,还以此为荣,以为自己掌握了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或是什么超于常人的赚钱本领一样。这样的店,目前在巴黎大概有800家左右的样子,中国厨师在海外做日料,缺乏基本的职业素养和敬业精神,大多厨师本身文化较低,对美食的体验也缺乏更深刻的认知和理解,教授他们这项技能的师傅也都是之前的温州籍厨师,所以基本传承不下什么优质技艺。
温州厨师有三宝:蚝油、沙茶、海鲜酱。
巴黎还算让人觉得是美食体验的的日餐是:日式拉面,在巴黎的九区有一条专门的日韩餐饮一条街,很窄的街道上,布满了几十家日式拉面馆,那里的厨师大多是日本人,有几家日式拉面在巴黎众食客的心目中还算是口碑不错的店,有的店家的拉面是自己制作的,而不是直接从别处批发来的,体验上就会好一些,不过大多的拉面汤头,都奇咸无比,由于我没有去过日本,也不知道日本当地的拉面是不是也是让人咸的,根本吃不出那是拉面,而是在吃一碗咸盐的画面感。
看⟪寿司之神⟫这部纪录片,还有一个体会:
片子本身拍得没有什么高明之处(尤其老美捉刀的配乐俗到吐槽不能)围绕精选食材、技艺提炼、个人崇拜、兼具隐性品牌推广展开,闪光点主要在吃货迷思+对专注完美的个性描画。可优在技能提升方面的职场榜样。筑地鱼市场非常带感,职人精神的推崇值得肯定,是谓十年修得玉子烧,百年炼出真宝刀。
工匠精神和美食体验:
工匠精神下的美食体验,是对于美食的执着追求以及在漫长的时间长河中,愿意为这样一件看似比较枯燥的事业,而付出毕生精力、不断提升记忆的一种精神内涵的体现。
在一定不是轻松条件下,只管一心去做的认真精神。如果把自己的全部热情都投放在工作上,即使疲劳从指间传到身体,精神也不会感觉到累。
我个人之前定义过美食体验:
好的美食体验一定和你的青春、经历、情感联系在一起的。历经岁月的历练和沉淀出的味道,才经得住时间检验。
目前最困惑的是原材料已经无法找到和儿时相似的食材,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你对美食记忆大多停留在儿时,而无法真实还原到儿时的那个味道和美食回忆。都是在靠着感觉和短暂记忆,幻化出所谓的儿时记忆。这也是美食体验,最大的困惑与瓶颈所在。
禅定时刻:
烹菜是一种很好的放松方式,周旋在案板之间,火光明灭,可以什么都不想,什么也都来不及想。我专注于内心完美的菜品形象,在手下一点点靠近,心无旁骛。窗外的世界白云苍狗,而在厨房的方寸之地,我是绝对的君王。
一家日料店的推荐(北京):
万叶海鲜炉端烧:
地址:建外大街16号东方瑞景3号楼底商w-4号(赛特饭店南门东侧)
电话:010 - 65212511
营业时间:周一至周日丨午间 11:30 - 14:30丨晚间 17:30 - 2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