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什么是陪伴人们普遍欠缺了解,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思考,归纳了四种类型,帮助家长对自己的陪伴行为进行甄别,以便自己在家庭生活中落实真正的和孩子一起成长,铺就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康庄大道。进而促进家庭幸福,社会和谐稳定。
“在场的真陪伴” 是“在场+走心”,一家人始终在一起生活,互动交流无时不在。一家人在一起,乐观生活,读书学习,一起劳动,一起娱乐,一起锻炼,其乐融融。孩子能够感觉到父母的爱、关心,心始终互动,彼此能够真切享受这份天伦之乐。这是最理想的状态,孩子在这样的家庭里,会顺利成长。
“在场的不陪伴”是“在场+无心”,虽然一家人在一个物理空间内,但是彼此没有情感互动,孩子做孩子的,父母做自己的,没有任何交流。比如:家长刷手机,玩网游,让孩子学习,这类陪伴只是形式上的陪伴,彼此的心离得远远地,缺乏亲情互动。有的甚至在一起时多数情况下,就是唠叨、批评、指责,看不到孩子的一点好,这种形式的陪伴,还不如没有。如果父母的生活习惯不好,家庭关系一团糟,会成为消极的榜样。
“不在场的真陪伴”是“不在场+真交流、真关心”,虽然父母与孩子不在同一个空间,甚至相隔万里,父母每天都能够拿出时间用视频或者语音跟孩子真心的交流,随时掌握孩子每天的情况,孩子每天都能够感受到父母的爱、关怀。如果是工作忙,则可以通过留小纸条、写信等方式跟孩子交流。这种孩子依然会阳光健康、积极乐观,很少见面的爱或者远距离的爱有时候会产生更好的效果。
“不在场的不陪伴”是“不在场+不联系”,这一类是指父母常年在外工作,把孩子全部委托给了自己的父母,对孩子不闻不问,甚至连生活费都不承担的状态。孩子对父母、家庭的表现是冷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