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已经西斜 ,那暗淡的光,那余晖洒向红瓦白墙,白 ,早已暗黄,红,早已陈旧,可那墙边的一缕绿绸,翩翩起舞,楚楚动人。
前两天学校举行第七届读书节开幕式,负责的同事,让我上去代表老师讲话。当时拍了照片,做成了美篇,发到朋友圈。
以前的同事看到了,截取照片,发给我,问:你现在有这么胖吗?我回一个掩面的表情。她又发:很难相信,还是入境三分回?我答:身上不胖,但是脸大。
人还是那个人,可岁月无情,满脸留下了痕。
不由得忆起二十多年前。那时我是长发飘飘,她是飘飘长发,我们都是齐腰,我们都才含苞。
她,个子不高,都说三月的鲤鱼,不大不小,正正好,巧个子 ,她就是。小小的眼睛,睁也罢,眯也罢,总是一幅喜庆,小巧的嘴巴,有型有棱,最耀眼的是那腮帮上的酒窝,圆圆,深深,好看呢!常常我们会说:“小三,肯定能喝!”
她小名小三,排序老三。
她是爱笑的,人家笑,满脸开花,她一笑倒好,花儿开得灿烂,连花蕊都能看得见,总是感觉那开放的花瓣还不停地扇扇。
我们是同事,区别是,她是幼儿部,我是小学部,但,是一家。所以一有时间,我们俩就到一起,咕叽咕叽,说说讲讲,窃窃私语。
幼儿部和小学部隔着一堵墙,墙中心有一个圆,那个圆是空心,也是过道,来来往往穿心过,可能小学部我走得最多。
那一年宿城区组织各家节目比赛,我们学校就是她,选了小学部的女孩,排了《边江泉水清又纯》。
我常常羡慕她的多才多艺,可不是吗?跳舞,轻盈,柔软,动人;画画,栩栩如生,色彩,线条,不是一个美字可以形容;弹琴,那手指,那键盘,配合的天衣无缝,每每看到就感觉,键盘上的音符在跳动,不仅在键盘上舞动,而且升到琴的上空,盘旋,盘旋,或高或低,悠扬,婉转……
那天,她先选中曲目《边疆泉水清又纯》。那时候没有电脑,没有手机,有的只是磁带,装进录音机。
手提着录音机,各班去挑选,三到六年级,选中的那一个个小娃娃,都是俊俊的,可爱的,好看的。
红砖砌的墙,白灰涂的色,外看,红砖块块,块块小小,一个一个小长方体叠摞,层层叠又叠,叠叠又层层,中间的夹缝是水泥一道道,仿若镶边。从内看,墙已白,但,是暗白,白的发黄,白的陈旧,墙充满着沧桑。
墙内是幼儿园,墙外是操场。
一道沧桑的墙,一个枯黄不平整的操场,充满泥土气息的地方,是的,满满的泥土气息,时时都能闻到的泥土的芬芳,那就是我们一起待的,乡村的小学。
开始教动作,墙边的空地上,她一伸右手,一抬头,一后望,眼睛跟着手指动,“前,后——,前,后——,前,后……”
她时而半蹲,时而提起臀,配上右手的伸展,左手放在头上,蹲下,右手向后伸展,头转,提起臀,右手又向前伸,就在一提一蹲间,那手的柔软,动作的优美,眼睛的灵动,身姿的妩媚……
那一个个小娃娃学得有模有样,动人楚楚,动作柔美。
舞蹈排得很快,效果特别好,有感觉,有意境,但演出时穿什么?
没有淘宝,没有团购,只有乡镇上指定日子去赶集,演出服是买不到的。
就在一筹莫展时,我挺身而出,我学过裁剪,会做衣服,根据她舞蹈的意境,我为孩子们设计并每人做了一套衣服。
裤子上面直筒,下面开花,膝盖下,小裤腿像小裙子一样,上身是背心式,左肩窄窄的,连着裹胸,右肩完全抹去,光秃秃。
布,是去我们乡镇的集市上,买来的绿色棉绸。一套服装试穿后效果不错,又在服装上点缀亮片,裤脚四周全有亮片,孔雀羽毛上眼睛形的黄色亮片,订在上面,金光闪闪,背心胸前也是亮片点缀。
孩子们的发型是窝起的丸子头,头顶上是纸盒做成的高高的罐,那瓶外面裹了带有暗花纹的纸。
舞蹈描述的是一群傣族姑娘,泉边取水的情景。
当孩子们穿着演出服,在墙边彩排,余晖下,一群绿,似小苗风中摇摆,纯音乐伴奏,跟着节奏不停变换,那灵动,那柔美,那轻盈,余晖的映照,陈旧的红砖白墙的映照,泥土气息的映照……
余晖下的一缕绿绸,在风中飘……
舞蹈比赛结果,获全宿城区一等奖。
岁月无情,但记忆年轻,再回首,心中不由得掠过一道道彩虹。
昔日的好友,你还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