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到两个词语,一是“入不敷出”,一是“广种薄收”。今天的学者名流,不仅少读书,而且少反思,文章一篇又一篇,常常会因赏钱的递增而沾沾自喜,更会因粉丝的增加而自得。享受着粉丝的簇拥与赏钱的日增,于是乎文如泉涌,丝毫不会觉得早已“入不敷出”。我同几位年轻的朋友说,人生的悲哀莫过于“入不敷出”而不知觉。一味输出,难免毁了自己,卖了朋友,也出卖了灵魂。
由“广种薄收”想说的是,读书要从兴趣出发,也要从无知出发,单一的阅读难免形成执念,同一个问题不同的哲人有不同的视角,多看看,多想想,为的是广泛吸纳,更为重要的是可以让你从不同的视角去审视。所谓批判,其实就是多角度的思考。读多了,读杂点,加上不同的人生体验,或许就会慎言慎行。广种薄收在某种意义上讲,说的是少写某一话题,或者放放再写,或许这样质量会有点保证,至少表达可以周全一点。别着急,到什么时候干什么活,到什么年龄唱什么歌……黄侃先生主张50不著述,不是没道理的。
不少校长津津乐道于自己在学校里留下的这样那样,包括看着校园的变化,树木花草的枝繁叶茂,蒸蒸日上……有着说不出的自豪与感慨,其实依然没有逃离以校为家的胸襟,校都成了你的家了,你还谈什么教育?
有时候,真的应该学会拒绝,不会拒绝,早晚总会有麻烦的。还有师徒不是乱认的,一不小心师傅可能会卖了徒弟,徒弟也会卖了师傅。所以,我一再提醒自己:还是一个人玩玩的好,这样才可能相安无事。既不害人,也可少被人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