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习的境界

我们学,都会有学习的境界,像孔子颜回那样的人,我们知道他们的境界是很高的,而有一些小人儒,那么也许他们的境界就不是很高,那么我们学习会达到什么样的境界呢?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在这当中,夫子说血有三种境界,分别是知之者,好之者和乐之者,而知之者,其实也就是小人儒,所以他们的目的就是为了外在,并不是内在得到,而像这样的人,只会追求外在的功名利禄,或者是想要因为学的高深而获得外在的东西。而知之者的动力,可能就是因为外在的名声,或者只是应为老师或者家长让自己这么去做,但自己,并没有去真正的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而像这样的人,哪怕知识上在渊博,那么他也不能找到自己真正内在真正的意义。

而好之者,就相对比知之者高了一层,好之者虽然也是偏于外在,但是这个好之者是对学的本身的一种渴望,他们学只是为了学习本身,而乐在其中的也只是学的知识。而他内在的动力可能就是因为有成就感,乐于学的知识有了成就感,像这样的境界就是好之者。而相对于知之者,可能他不是因为别人逼着自己而学的,而是认为学习本身是快乐的,像这样的可能就是好之者。好的是学习本身。

而最高者的境界就是乐之者,这不是因为外在的功名利禄,不是因为成就感,也不是别人逼着自己这么做,而他乐的也并不是知识的本身,他乐于的是道,应为心中有这样的道,所以才会乐之。而像孔子和颜回这样,也就,真正是在乐之者的境界了。但是我认为我现在可能只是停留在好之者上,因为我的动力可能就是因为成就感,或者是我认为,学习本身就是很快乐的。当我们学的时候,只有我们有一个内在的目标,有一个学而思的过程,那么我们也可能达到乐之者的境界。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胜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向夫子说的这样,这样的人不会因为痴儿球棒,也不会因为住而求安,向君子这样的人是真正内在的,而夫子强调的也并不是食无饱,居无安。而是当一个人真正不强调这样的东西的时候,他就是朝向乐之者的境界的了,因为在乐之者的时候,他乐于的世道,专注的是内在,而也就不会强调外在的生活上的东西。

而就像孔子说的这样乐之者,夫子和颜回都达到了这样的境界。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夫子和颜回,他们安贫乐道,颜回因为注重内在的道,所以哪怕自己再穷,那么他也不会停止自己最大的追求,哪怕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颜回会去求道。

而像夫子这样,他乐于的依然知道,否则他也不会14年周游列国,明知道一定形不成,或者说自己能推行大道的可能性非常的小,但是他依然会因为这是有意义的事情而去做,而像这样的圣人,也是我们真正值得去学习的。

所以我认为,我们学,并不是只学知识本身,要先有一个自己得到,先立志,然后朝着这个方向就会有学,有思,而在我们利己达人的过程中,在乐于到本身的过程中,也是去朝向乐之者的一个过程。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学习的境界是什么呢?难道只是分学习好还是不好吗?根本不是!孔子说过:“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
    DJ大队长阅读 124评论 0 0
  • 一个人知道要学习,那么他的学习也一定是有不同的境界的。圣人们学习的境界一定都是很高,而如果不是儒者为学,他的境界可...
    YuMoo555阅读 231评论 0 0
  • 我们说完了具体的学习的目的和策略,那么我们的学习最终应该达到怎样的境界呢?其实,随着我们学习的深入,我们的学习也会...
    胡畅舟阅读 261评论 0 1
  • 不同的人学习的时候,学习的境界肯定也是不一样的。往往判断一个人是否伟大,也许判断方式并不是这个人知道的知识多不多,...
    Ryanta阅读 258评论 0 4
  • 学习人人都有学习活到老学到老学习是必不可少的一项的能力,而有些人喜欢学习,有些人讨厌学习,有些人学习好,有些...
    张博栋_af82阅读 90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