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30日 十一月十三 星期六 阴
2017年12月8日到12月23日我们书院的六个学员一起在齐民农场实习。虽然只有短暂的两周,但是留下了很多难忘的瞬间以及安静的劳动时光里的思考,这里就摘取重点做下小结。
一、做农业不能空谈情怀
刚到齐民农场的那天下午,农场负责人吴云龙大哥先带我们绕农场转了一圈,参观了农场的草莓棚、蔬菜棚、育苗棚、猪舍、养鸡果园、酵素走廊、配菜间,最后回到餐厅,跟我们分享了他的创业经历,他告诫我们“做农业不能空谈情怀,要真正落地去解决问题,提高农产品的品质以及服务,才能够保证自己“活下来”,然后才能够赢得市场的尊重,更好地走下去”。对此,他深有感受地谈了三点:
一是,他2008年就在大学(北林)开始农业方面的实践,也是积累了好几年,也有了老师、朋友相关的资源才得以在2013年有机会把齐民农场承包下来,第一年先用常规方法种植草莓之类,研究它们的习性,然后第二年第三年开始进行有机方面的转化,这么做的第一步是让自己先活下来;
二是,他谈到采用有机种植是最基本的一点,接下来更重要的是要注意产品品质,包括糖度、口感等等;
三是,现在中国的农业相比其他行业来说,算是比较落后的。对于当下来说这是机遇,也是挑战,特别是这几年投身到有机农业的人,会面临着原来从事传统化学农业的人转型的冲击,因为他们相比很多从事有机农业的人资源更多,更可能获得成功。
吴大哥说他当下做的是先用有机的方法做精几个单品,做好品质和服务,先保证农场能够活下去,以后再慢慢做多品类,充分考虑生态的多样性。他谈到一开始就考虑生物的多样性,对于生产性的农场来说难度很大,之前试过,失败了,所以现在才采取先把单品做好、保证自己活下来的策略!
我看到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有机农业的队伍中,其实也是好事,虽然传统采用化学农药生产的人转型用有机生产会使得市场竞争变得激烈,但是这会促使大家都去做好生产、提升品质、优化服务,这对于生态、土壤的保护也会得到加强,这是一个好的循环!
二、做好农业需要有爱心和耐心
(1)给草莓疏花疏果以及采摘草莓
到齐民农场的第一周,我跟祯杰一组在草莓棚主要工作是给草莓疏花疏果,就是把老叶子、匍匐茎、多余的花蕊、长不好的果子都摘掉,保证其他果子、叶子能够充分吸收营养物质,能够有更好的产出和品质。这是一项非常需要爱心和耐心的活,当蹲下来,看着一颗颗鲜嫩的草莓,青绿色的叶子,如果不注意就容易把枝条折断、把草莓碰掉了。
(2)育苗棚育苗、浇水
在齐民农场的第二周,主要是在育苗棚学习育苗、补苗、浇水,观察种子的发芽情况。
整个过程虽然不难,但是特别需要耐心和细心!给育苗盘填土的时候要均匀,力度合适,不能压太实;放种子的时候,要眼明手快,不多放种子造成浪费;浇水的时候,不能开水太大,用水壶浇水也得很细心,照顾到每个格子里面的种子。
整个过程的感受是:做事要一气呵成,带着“去完成一件艺术品”一样的激情去完成每道工序,就变得很有意思,也很麻利!
(3)处处皆学问
其他的工作还有去暖棚给茄子整枝打叉,给大棚盖帘子、拉帘子,特别是拉帘子可是个技术活,手臂不仅要有力、还得足够灵活,用绳子把持好帘子的平衡才能够成功地拉上来。
三、躬身田园的思考
总之,在齐民农场的两个星期,吃着叔叔阿姨做的家常菜,以及能够有机会在大棚中跟着阿姨们学习相关的种植技术、听他们创业团队以及学员们真诚的分享,深受感动,也知道自己还有很多地方需要积累修炼。
当躬身于田园,时常能够静心下来同自己对话和思考。这段时间我想清楚了,单纯去发展农业生产是一件挺艰难的事,所以应该要在生产之外找到核心立足点,如农园与文化创意产业结合、与旅游观光结合、与自然教育结合、与研究性学习结合,才能够扩增其附加值,吸引到更多人投入农业、热爱自然,一起为实现地球与人类、科技与自然的可持续和谐发展而努力!
我会坚定走园艺与教育结合这条路,先是从事相关的工作或研究,之后再选择创业,这需要漫长的积累。希望更多的学校和社区能够有自己的学校花园、社区花园,能够把更多自然的元素融入教学设计与实际教学中,真正把自然教育、食疗食育、园艺治疗、有机健康美好的理念带入校园和社区,进而让更多孩子以及成人能够走进大自然、拥抱大自然,在当下科技主导的时代能够实现平衡式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