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在的县城,有很多老手艺人仍在辛勤地工作。
裁缝也好、鞋匠也好;剃头匠也好,磨刀匠也好;......他们都是这个小县城的老手艺人,他们靠自己的手艺谋生,也为这个小城的人提供着服务。他们宽厚的样子是这座小城的封面。不知道将来这些老手艺人会不会消失?我想趁早凝望一下那些渐行渐远的背影,用目光把他们投影在记忆的黑白天幕上。
记得上世纪80年代,县城老电影院那条街,是卖布、缝纫一条街,那时都流行请裁缝做衣服,裁缝行业是鼎盛的时候,掌握了裁缝手艺就意味着一生衣食无忧,裁缝拿着一把尺子靠手工测量后,将顾客买来的一块布先进行裁剪,再用缝纫机亲手制作顾客喜欢的服装。
伴随着时代的变迁,机械化大批量的生产成为服装业的主导,由于手工制作的速度太慢,所以新时代里,从事裁缝这一工作的人已经减少了。人们也早已习惯到专卖店买或网购衣服了,款式也多,而且还不容易和别人撞衫,穿得有个性。
可还是需要有裁缝的时候,比如拉链坏了换拉链,裤脚大了收收裤脚,这可是普通裁缝就能做到的,可有些裁缝手艺真的好。有时在店里看一件心仪的衣服,价格也不很贵,只是大小有点不合适,实在是喜欢,就可买下来在裁缝店里改一下,这样改后不大不小,恰到好处,几乎看不出修改的痕迹。
据了解那些专卖店的的店员,经常带着顾客到裁缝店改衣服,基本上是顾客满意而归。还有些裁缝会将毛衣的长改短,衣领的高改低,做出来几乎和原来的一模一样,真是为这种手艺感到吃惊。
同时近年来,也有少数人因为身高、体型和品位等各种因素而买不到合适的衣服,因此他们会找裁缝做一件以前的旧款式,愿意以高价找手艺特别好的裁缝为自己量身定做衣服。
紧邻街边人行道的一小巷口,有一个修鞋的小摊,摊主是一对年近半百的夫妻,在我的记忆中,他们应该在这里干了多年了,只是随着县城的改造以及城市的管理力度的加大,从大街的人行道边搬到了这个小巷口。
一年四季,不论严寒酷暑,每天一大早,都会准时出现在这里,说是鞋摊,其实他们也可擦鞋、配钥匙、卖鞋垫、修伞......摊上各种鞋的配件、胶水、钥匙胚子,钳子、锤子、钉子......琳琅满目。修鞋匠瘦瘦的,一上班就会套上他的皮围裙,总给人穿着很厚实的感觉,左右胳膊带着一副深蓝色的袖套,修鞋子时手真有力,那双手是粗糙的,长满老茧,但很宽厚。动作娴熟麻利,一看就是一个很精明的人,一般是他修鞋,老婆擦鞋。
在巷道口修鞋,灰尘大,鞋匠的着装还算干净、利落,很多来修鞋的人,都是一坐下来就把鞋脱下来修,不管多脏多臭,鞋匠就像在看自己的鞋样,修完后,把灰一擦,再粘点鞋油刷两下,就对了。
常常可以遇到这样的情况:你去修鞋时,鞋匠手里有活正忙着,看到你来了,马上就会询问,等你把要求提出来,他手里的活也就差不多结束了,然后马上就会接你的活。
有一次,我去修鞋,鞋匠刚把胶抹上,就来了一个配钥匙的人,鞋匠边粘边问。在等待胶干的空隙就开始配钥匙,等钥匙配好了。这边的鞋也粘好了。别看他摊子上的东西既多又杂,可需要材料时,他能在众多的东西中立马找出来。也许是修鞋的时间长了,鞋匠能看出一双鞋皮质的好坏,价钱的高低,所以再好的鞋出了点问题,你不知道该怎么处理时,交给他绝对一千个放心!
鞋匠也不会为了修鞋而修鞋,通过他认真查看这鞋子的问题出在哪里,给来修鞋者提些中肯的建议,告诉客人这双鞋子没有修的价值,就劝不要修了。特别是看不见的隐患,鞋匠会主动帮助客人检查,它像医生那样,把手伸进皮鞋堂内探摸各处是否有穿用的缺陷,鞋垫是不是不短不长一直垫到鞋头,鞋里是否有钉尖钉尾造成不平整的情况。
鞋摊也是一个摆龙门阵、休息的地方,常有清洁工人扫完地就到鞋摊上休息,与鞋匠聊天,不过只要有人来修鞋,鞋匠马上就会停下所谈的话题专心修鞋。鞋匠的收费不算贵。夏天用伞的时间多,骨架的一个铆钉坏了,去修一下,或者用胶水沾一点东西,鞋匠是不会收钱的。
近几年,皮鞋美容店在这个县城出现,一双旧鞋通过杀菌除臭、整形定型、抛光上色、去皱复平等工序的美容就跟新的一样,前几年流行的尖头皮鞋还可以改成小圆头,基本上样式不变,穿在脚上还真的看不出是改过的样式,别人还以为是一双新鞋呢,美容店的功能多,但价格不相因,所以鞋匠的鞋摊还摆在那里,虽然没有店铺,可方便、相因,人来人往、摆摆龙门阵、修修补补,鞋匠也自得其乐。
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我想这些老手艺人的的很多工作,有可能会被智能化的机器人替代,但这些老手艺人,他们工作严谨、专注、踏实、沉静、创新、敬业的“工匠精神”是机器人代替不了的,是值得我们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