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闻老家又在飘雪,这季节,多少有点想念家乡的炉火。这是我在成都呆着的第二个冬天,也是我从未经历过的两次没有下雪的冬天...我不知道怎样来描述这种心情,总感觉缺少了什么,感觉这季节好模糊,不真实!记忆中的冬天都是天寒地冻,银装素裹,是寂静无声的,于我而言更多的是冷!是疼!是苦!我曾一度恐惧于冬天,我不喜欢那凌厉呼啸的寒风,我不喜欢整天窝在屋子里的炉火旁,事实上,伴随着成长,已渐渐模糊了这种感觉,而今夜,听闻老家又在飘雪,忽的就想起了小时候的冬天....
大山里农村,孩子们的上学都是要步行山路,早起出发的。冬天的早晨,山里的村庄被一夜大雪掩盖,异常安静,人们格外享受这段时间被窝里的温暖与舒适。上学的孩子们则不同了,因为要走山路去学校,九点的课,六点多就要起来,这时候天还是黑的朦胧的,等母亲督促着穿衣,洗脸,收拾好书包,干粮,出门天就已经开始慢慢变明起来了……
距离学校的是一行下坡路,现在看也不算太远,但在我印象中这段路就是唐僧西天取经的那行路,磨难重重,让我哭不堪言!
山里的雪,你不知道它能下多厚,每每都能莫过脚踝,院子下面有片竹林,每次都会被厚重的雪压弯着腰,头低在路面上,花白,像一个垂暮的老人佝偻着身子,挡在我上学的路前。那单薄的身杆似乎已承受不了这倾天之重,竹林中不时的传来被压的吱吱的倾诉声,低诉着这一夜的苦重!
因为这样的雪天,村里要上学的小孩也就不自觉的集中了起来,这时候就必须要派两个大人帮我们在前面开路了。出门时,母亲总会嘱咐带根木棍,防滑免的摔倒。有了大人们在前面用扫帚开出的小小一条道,确实好了很多,却也少不了摔跟头的,因为基本都是下坡路,有些石块上还是有结冰的,所以这一路到学校,总是会弄的衣服,鞋子进水,浑身湿冷......走路的时候还不太觉得,等坐在教室里,那才真的是无比煎熬……都是土墙瓦房,没有火炉,没有多余衣服鞋子来换,脚在桌下就好像是直接踩在冰上,几乎都快没了感觉,课间的时候那就只有不断得疯跑,和同学一起靠在墙边“挤油”,有时候离家近的学生也会用个小火盆带些烧红的火炭来,以为取暖。即便是如此的“煎熬”,中午时分,没有了早上那般冷冰,基本都会疯到雪地里来一场酣畅淋漓的雪仗,这样下来的后果就是,基本每到冬天,我的手上,脚上,耳朵都是冻疮,很多时候直接就冻烂了……手指头一个个臃肿粗捏,还疼的不能伸曲,装在一个破手套里一整个冬天。
十二岁之前的冬天记忆大概都伴随着这样的冷彻心骨,也一度在那个时候愤恨冬天,不说有多冷,不说雪下的多么大,那个年代,那样的冬天里,我总感觉束手无策……我很害怕这种无奈,然而那时候就是充满在整个季节里!
而今,已然长大,独立,还来到了南方的都市工作,时代越来越进步发展,有了很多的方法来抵御寒冷,冬天也不再显的那么冷了,下雪也被期望成了发朋友圈的热门取景素材……
冬天,也不再像从前那般无奈的冷冻,我也不再是以前那个“讨厌”冬天的小孩,也许是一个人异地他乡,我反而在期望着冬天的凌厉环境塑造心境,我总期望,某一天的清晨,推开窗,大地换了银装,院里簇竹被压弯了腰,这城市一片安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