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结构与心理动力学》荣格文集第四卷
能的守恒
生命能这个概念与生命力之间没有任何关系,因为,作为一种力,生命力只是普遍能的一种特殊形式。在心理学中,我们把我们设定的生命能叫做“力比多”。
尽管我们还没有成功地证明心理能过程包含在物理过程之内,然而反对者同样没有任何确定的理由可以把心理过程与物理过程完全分开。
上面这段话让我想到“证伪”,再次说明心理学是经验科学,在不同的背景和文化中有着不同的样貌,虽然因果论的东西在这里不一定完全好用,但他们依旧有一定的规则,只是这个规则不能被我们完全的掌握,有时候心理能,特别是潜意识,往往会超出我们的想象。
心理能作为能的一种,荣格认为它也遵守等值原则和守恒原则,而且,等值原则是守恒原则的基础,当力比多从一个地方,比如说从意识里消失,那么一定会在另一个地方比如说潜意识或前意识,以另一种形式出现。如果替代依旧在意识里面,我们能够观察到,如果替代看上去消失了,一般他就是无意识的。
例如,当一个孩子主观上开始脱离自己的父母时,替代父母的幻象就会产生,这种幻象几乎总是会转移到一个真正的人身上。这种转移不能长久地持续,因为性格的成熟必须要消解掉父母情结(俄狄浦斯情结),并且建立自己的权威、责任和独立。他或她必须成为一个父亲或者母亲。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可以把偶像情结理解为,孩子在脱离自己的父母(俄狄浦斯情结),但是如果这时候自恋情结(narcissism)发生了作用,那么力比多就会从父母身上回到自己身上,如果自恋情结没有作用,那么力比多会投注在其它的客体上,产生偶像情结,不论发生任何转化,这部分能量都在,只是不同的地方,以不同的结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