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自己的公众号:凡人思维
导语
有朋友说最近我写的东西太杂了,没有形成一个具体的专题,也有的朋友说我的时间很多还有空写东西。那么今天我推荐的这本书里都有相应的解答。
今天我要推荐的是这本《暗时间》。这并不是什么科幻书籍,而是讲具体思维和方法的一本好书。
什么是暗时间?
暗时间(DARK TIME)
暗时间简单的说就是思维的时间,也就是没有产生直接成果的时间。
在书中的例子非常形象,如下:如果你有一台计算机,你装了一个系统之后就整天把它搁置在那里,你觉得这台计算机被实际使用了吗?没有。因为CPU整天运行的就是空闲进程。运行空闲进程也是一天,运行大数据量计算的程序也是一天,对于CPU来说同样的一天,价值却是完全不一样的。
如果你正在学习一门专业,你使用自己所投入的天数来衡量,很容易会产生一种错觉,认为投入了不少时间,然而其实,“投入时间”这个说法本身就是荒唐的,实际投入的是时间和效率的乘积。
每个人在日常工作中经常会面临着各种会议、邮件等打断当前工作的事情。如何让自己在任务的切换过程中保持高的效率呢,本书中提到了一个高效的习惯:抗干扰。作者的习惯就是在公交车上看书来锻炼抗干扰的能力。同时学会利用各种碎片时间阅读和思考也对迅速集中注意力和保持注意力有很大的帮助。能够迅速进入专注状态,以及能够长期保持专注状态,则是高效学习的两个最重要习惯。
相比之下,如果能够高效的只做一件事情,就不会有切换损失。这也正是专注的人时间利用效率高得多的原因。虽然任务切换的暗时间似乎不明显,甚至很多人认为“多任务”是件很好的事情(有时候的确是),但日积月累起来就会发现,消耗在任务切换上的时间会变得越来越多。
我们走路、买菜、洗脸洗手、坐公车、逛街、出游、吃饭、睡觉等日常行为所花费的时间都可以成为暗时间。而我现在每天上下班都要需要坐很长时间的地铁,这个时间内基本上是在用手机阅读或是写东西。因此,如果能合理利用好这些暗时间,确实能有效帮助个人进步。
如何设计个人的进度条?
如果没有进度提示的话,我们无法知道自己的等待什么时候才是个尽头。
设计自己进度条的理念就在于:“ 如果你把任务分割了,你就有了进度条,你就知道,事情在不断的进展,你总会完成任务或到达你的目标,你会有一个时间估计,反之如果没有这个分割,整个任务或目标对你来说就只有两种状态——“完成”和“未完成” ”。
我们在尝试新的事物的时候,总是会越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不同的人会在碰壁不同的次数之后退出。用程序员喜欢的话来说就是,我们都在for循环,区别在于你是什么情况下break;的。有的人退出阈值高,这是能坚持的一类人;有的人退出阈值低,这类人很可能遇到一些障碍就退出了。
过早退出是一切失败的根源。
模仿高德纳先生的名言:过早退出是一切失败的根源。兴趣遍地都是,专注和持之以恒才是真正稀缺的。
靠专业技能的成功是最具可复制性的
它需要的只是你在一个领域坚持不解的专注下去,只需要选择一个不算太不靠谱的方向,然后专心致志地钻下去,最后必然能成为高手或绝顶高手。世上有很多成功带有偶然因素和运气成分或出身环境,但至少这一样,被无数人复制了无数遍,否则就不会存在学校和教育了。
如何有效地记忆
1.养成回忆的习惯、经常主动回顾一段时间学到的东西
2.创造回忆的机会。a.经常与别人讨论,或者讲给别人听。b.整理笔记。c.书写。
3.设身处地“虚拟经历”别人经历过的事情。
4.抽象和推广。
5.联系/比较自身的经历。
如何有效地记忆与学习并提高效率
下面是作者分享自己的一些学习习惯,有些方法值得我们学习:
1、遇到问题的第一件事,Google & Wiki
2、看书挑剔,只看经典。
在选择书籍的时候做足功课是对我们自己的时间负责
3、做读书笔记
4、利用走路和吃饭的时候思考;睡觉前必须弄个问题在脑子里面,在思考中入睡。
5、多看心理学与思维的书,因为它们是跨学科的
6、学习一项知识,必须问自己三个重要的问题。1)它的本质是什么;
2)它的第一原则是什么;
3)它的知识结构是怎样的。
7、学习和思考过程中常问自己的问题。
1)目的是什么?
2)收获是什么?
3)设想做自己将东西讲给别人听等。
4)设想需要讲给一个不懂的人听
5)时常反省和注意自己的思维过程
6)养成反驳自己的想法的习惯
7)条件反射的问自己你真的理解了吗?问题的本质是什么?我对这个理解满意了吗等问题。
如何有效地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
1、趁着对一件事情有热情的时候,一股脑儿把万事开头难的那个最难的阶段熬过去。
2、重要的事情优先。
3、重要的事情要营造比较大的时间块来完成。
4、同时也要善于利用小块时间。
5、重视知识的本质。
6、重视提前积累的强大力量。
7、抬起头来。审视一下自己正在做的事情
8、退订RSS (现在可以退订一些不需要的公众号,卸载app等)
9、有时间么?总结总结最近得到的新知识吧。
10、有时间吗?看本书吧
11、制定简要的阅读计划。
我自己想补充补充一点的是,可以事先按照优先度把事情安排好顺序,如果可以同时做的事情就同时做。
比方说炒菜和煮饭就可以同时进行。
什么才是你的不可替代性和核心竞争力
1、专业领域技能。成为一个专业领域的专家,你的专业技能越强,在这个领域的不可替代性就越高。
2、跨领域的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判断与决策能力,批判性思维,表达沟通能力,等等。
3、学习能力。
4、性格要素。具体包括:专注、持之以恒、自省(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的能力,这是改进自身的大前提)、好奇心、自信、谦卑(自信和谦卑是不悖的,前者是相信别人能做到的自己也能够做到,后者是不要总认为自己确信正确的就一定是正确的),等等。
书写是为了更好地思考
书写的好处有以下几点:
1、书写是对思维的备忘。
2、书写是对思维的缓存。
3、书写是与自己的对话。
4、书写是与别人的交流。
5、有时候,语言自己也会思考。
如果你不知道一个东西,很大的可能性是你也不知道你自己不知道它。
如果你逼着自己将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写下来,看着自己写的内容,试着进一步拓展它们,就有可能在理性的道路上走得很远,很远。
作者还谈了写博客的好处,其实我写公众号也是可以借鉴的
1、能够交到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2、书写是为了更好地思考
3、“教”是最好的“学”。如果一件事情你不能讲清楚,十有八九你还没用完全理解
4、讨论是绝佳的反思
5、激励你去持续学习和思考
6、学会持之以恒地做一件事件。
7、一个长期的有价值博客是很好的简历
书写可以让你自己成为一个持续学习和思考的人,如果只写你真正思考和总结之后的产物,其他的一切就会随之而来。
书写时容易遇到的问题
1、担心别人认为没有价值
2、担心想法太幼稚或有漏洞等等被别人笑话
3、得不到激励
4、写不出来
这四个问题确实困扰着我,正在努力克服中,希望大家继续支持。
书中的其它一些好的句子
1、如果你遇到困难,绝大多数情况下你并不孤单,你遇到的问题早就有人遇到过,你踩过的坑里尽是前人的脚印。
2、反思是让人得以改进自己的最重要的思维品质。
3、生活中的选择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多,细微的选择差异造就了不同的人生。
4、如果你有一些钱不知道化在A还是B上,你先不作决定,没问题,因为钱还是你的,但是你有一些时间,不知道花在A上还是B上,不行,因为过了这段时间,这段时间就不是你的了。
5、一生的知识积累,自学的起码占90%。
6、利用时间碎片:任何一点时间都可以用于阅读。
最后总结一下
本书中有提到非常多好的学习和思维方式,相信大家看过这本书都能从中领悟到一些东西。
整本书的封面是一个简单的沙漏,因此最后就以以书中开篇描述沙漏的第一句话结尾:“ 每个人的生命就像沙漏,里面装的沙子总量大致相当,不同的是,有的沙漏颈部较细,有的沙漏颈部较粗。颈部较细的沙漏能够抓住每一粒时间之沙,即使沙子总量一样,也能拥有更长的生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