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六记》,单是这个书名便叫人体会到雅致清新,何况,书中文章虽不华丽,却别有一番意趣。最早与它相见,是在初中的语文课本上,《闲情记趣》这一单元的第一篇便是语文课本上的内容。再后来,反复听到沈复与芸娘的爱情故事,真的激起了自己的好奇,于是就去借来读读。“因思《关雎》冠《三百篇》之首,故列夫妇于卷首”,沈复对芸娘的感情,很明显不用多说,可是真希望他们能有一个好的结局。
芸娘是个妙人啊,难怪林语堂先生称赞说“芸娘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最可爱的女人”,大概,古代女子的标准模板就是芸娘这样子的吧。她是个坚强的女性,四岁丧父,家境贫寒,靠着刺绣养活寡母与幼弟,并供弟弟读书,从小便自食其力;同时,她又勤劳好学,“刺绣之暇,渐通吟咏”,她曾对沈复说,乐天是她的启蒙老师,光是通过阅读就可大大地提高自己的水平。她没有接受过完整的教育,却依靠自己的学习和觉悟学会了吟诵诗词;芸娘也在努力做好一名合格的媳妇,她每日早起,伺候公婆;她也主张给沈复纳妾,亲自给他挑选好的姑娘;沈复要与友人们去野炊,却苦于没有没有热汤,她便雇来一个煮混沌的,轻易将问题解决;她心灵手巧,“活花屏”便是她的创意,实用又美观;她还性情豁达,“多情重诺,爽直不羁”,这样的女子,怎么能不让人着迷……或许也正是因为这样,她才能和沈复成为灵魂伴侣吧,志趣相投,脾性相同,得妻如此,夫复何求?
沈复也是着实爱她,从小便对母亲说“若为儿择妇,非淑姊不娶。”那时亲朋好友的一次聚会上,芸娘怕沈复饿着,就偷偷给他藏粥,这其中的情意便不用说破了。后来,他新婚之夜发现芸娘在戒斋,偷偷算算日期,正式他得天花的那段日子,芸娘是为了祈祷他早日康复而戒斋的,“今我光鲜无恙,姊可从此开戒否?”。他的父亲召他到学馆读书,告别芸娘,他“恍同林鸟失群,天地异色”,先生放他回家,他“喜同戍人得救”,由此可见,他是多么地想念芸娘啊!
我觉得沈复给芸娘的爱,就是在封建社会下最大程度的允她自由,他从不曾压抑过芸娘的天性,随她谈笑风生,也允她的所作所为。芸娘曾埋怨身为女儿身无法饱览河山,沈复便将她装扮成男子,带她去逛庙会,与众多男性朋友高谈阔论。比如早起这件事,他虽心疼却不阻拦,他不想给她招致嫌疑,招来父母亲的不满,只是乖乖的陪她早起;他俩还是并肩而坐,也会随她的口味去改变自己的口味,真真是烟火中的爱情啊……
芸娘死后,沈复心痛如烈,曾说“奉劝世间夫妇,固不能彼此相仇,亦不可过于情笃。”这当然是他的反讽,如果真的能重来一次,我相信,沈复依旧会爱上芸娘,想来一往情深,不过如此啊……因招致父母嫌弃,两次被赶出家门,芸娘死后,青君嫁人,儿子逢森不久也病逝了,其父稼夫公也与世长辞,这茫茫尘世,竟真的只剩下他一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