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姆有句话说:任何时候不要撕破脸,任何矛盾,都不要做那个掀桌子的人。
做人没必要太较真,一半装傻,一半装哑。
有些事看得明白,对有些人的品行或意图也心知肚明,
心里明白就好了,不必拆穿点破,看清一个人,不必非要翻脸。
1
清代学者汪诗侬在《所闻录》,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曾国藩任两江总督时,府上招纳了一些幕僚,其中有位老儒写下一篇《不动心说》,呈献给曾国藩。
文中他自夸品行出众,在利益诱惑面前绝不动心,能抵挡世间一切诱惑。
此文恰好被曾国藩的幕僚李眉生看到,于是提笔在旁边写道:你对人世间的一切都不动心,只想见中堂大人。
曾国藩得知后,对李眉生说道:“我也知此人言行不一,可你这样公然揭穿,只会得罪人,给自己埋下祸端。”
我们看不惯一些人或事时,总想着立马上前揭下那虚伪肮脏的面具,让心中的愤怒一通宣泄为快。
可这又有什么用呢?
除了当时的情绪有了疏通, 别的对自己来说没有任何的益处,如果处理不好的话,后续又会给自己增添麻烦和烦恼。
看清一个人,不要急于翻脸,拆穿.
电影《心迷宫》中有一个片段,引人深思。
小凤面对出轨的丈夫,非要他承认自己的过错。
没想到身为过来人的母亲对女儿说:你为啥非要问出来呢?
有些事放在他心里,像个石头一样,压他一辈子,他一辈子就会对你好。
你要是问出来了,那这石头,就搬到你心里来了。
人生中有些事注定没有答案,它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慢慢消失不见。
看穿不说穿,看透不说透不是懦弱,而是一种成熟,一种智慧。
看清一个人,不拆穿,那是在为自己留后路,积攒人生的安宁与自在。
2
看到一个网友的故事。
知乎博主陈创读初中时,父亲从银行辞职做生意失败,欠下了一屁股债。
无奈父亲买了房子抵债,并且父亲恳求他寄养在在二婶家。
他听从父亲的安排,自从住进了二婶家,大鱼大肉没他的份,
每天放学回来,都要干杂活,这样寄人篱下的日子一直持续到他考上北京的明牌大学。
二婶逢人就夸赞她自己的功劳,她教导有方,家里出了个大学生。
而陈创每回听到这些,只是微微一笑,不做解释。
后来他离家去北京上大学后,再也没有踏进这个家一步。
看清了不是非要拆穿,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那么多的明晃晃的厌烦和翻脸。
有的只是看清后的理性,因为见识到了人性的真面目,自然就看轻了一些东西,也看淡了冷暖。
当你明白这些,就会放下别人的错,舒展自己的心。
3
德国哲学家康德说:“请接受任何一个独立灵魂的存在,哪怕有些你并不认可,但也可能试着去理解。”
我们之所以看不惯一些人或事,而选择翻脸或戳穿,大多时候由于彼此的观念或言论不一致,自己很不屑与这类人为伍。
但一个人真正的厉害之处,就是能够接受这种差异。
有位作者曾跟领导去参加一个饭局。
饭局上有位20来岁的小伙子,在酒桌上吹嘘自己的能力有多了不起,
资源有多好,见过哪个大佬,得过什么奖,吹的天花乱坠。
其实呢,作者知道小伙子只是合作公司一个不起眼的小职员,也深知他吹嘘的很多奖项,根本就不存在。
作者看不下去小伙子的作为,就想上前揭穿他的真面目,却被领导一把拉住。
更让作者迷惑的是,领导始终面带微笑看着小伙子,还不时的同他聊几句。
作者很不解,在回去的路上,就问领导,对这种满嘴跑火车的人,为什么不揭穿?
领导说,他讲大话,赔笑脸,也只是为了生活,不容易。
生活或工作中,不管在哪个圈子里,很难避免遇到看不惯的人或事,
但若次次较真,轻易揭穿或争论,只会让自己进入到一个恶性循坏中。
对层次不同的人,不予理会就好。看清不说破,不揭穿,才是一个人真正的修行。
作家苏心说:成年人的绝交,说出口的翻脸是少数,悄无声息的走远才是常态。
看清一个人,翻脸不是必然,而选择远离才是一个成熟的人该有的态度。
不是一路人,就无需过多言语,把时间放在值得的人和事上,才是真正的人间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