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是等出了第二季才开始认真看第一季的,去年刚出的时候,看了一集,当时似乎觉得太接地气了,看惯了高大上优雅精致美食节目,突然一下转不过来口味接受食物最原始的状态了,于是很不认真地扫了一遍,没有留下任何印象。这次再看,却很入迷,也许是一年来,我也有所成长吧。无论如何,我真的很感动,每一集都是,感动于这些人对于食材、工艺、烹饪的执着,感动于美食对于他们所代表的感情和意义。
第一季里出现了很多人:为了蜂蜜而仅依靠一个藤条圈爬上40米大树的藏族小伙子,为了养蜂而每年外出11个月日夜兼程奔波的朴实夫妻,每分钟可以包7个粽子的年轻技师小伙子,在浮华的香港仍然坚持费工费成本烧腊方式的港男,常常探望孤寡老人并为他们带去美味食物的美食纪录书作者,在獐子岛每天下到40米深海6小时的海珍打捞者,每天艰苦行走数小时山路寻找松茸更担忧个头太小卖不出好价格的母女,承受巨大压力带领打鱼队在冰层上利用马队拉动渔网收获鱼群的70岁老人,每天在水田里辛苦劳作只为种出美貌芋头并且爱画画的快乐农夫……
他们真的是食物链底端的人,他们用自己的身体力行为他人提供最原始的美食原料,他们每天重复而艰辛的劳作,甚至隐藏着巨大的危险,却只赚到食品最终市场价的三四成,他们完全靠天吃饭,不到收获的那一刻永远也不知道这一季自己的家庭能否获得充足的补给和钱,遇到坏天气或者坏收成,他们真的只能望着天空或是海洋无限地皱着眉毛叹气。大概也正因为此,在收获喜人的时候,他们满是皱纹的黝黑而粗糙的脸上才能露出那么真实而原始的笑容,这种时刻,他们体验极致的喜悦,以及对大自然最真挚的感恩。他们总是用大自然馈赠的美食和美酒来感谢自然和庆祝丰收,那种万众一心的团结劳作和团聚享受劳动成果的画面实在让人动容。
作为80后城市人,我们的生活太舒适,我们的成长太过无知,我们从来也不知道自家餐桌上的美味饱含了那么多人的辛勤劳作,不知道这节藕是一位农人踩进深至膝盖的淤泥连续几个小时猫着腰费了吃奶的力气挖出来的,不知道这条鱼是一位鱼把头裹着大棉袄不惧风雪冒险带着鱼队和马匹穿越冰层经过长时间的耐心等待而捕捞上来的,不知道这块海参是一位45岁就要退休的深海捕捞者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海底战胜恐惧抓进他的小篓子里的,不知道杯子里的这勺槐花蜜是一对养蜂人夫妻每年拖着18吨重的行李和蜂箱穿梭各种荒野花丛才能积累出来的,不知道这条紫菜是由一位住在海边小屋子里的老人冒着凶险的海浪从海中岩石上刮下来的。我们什么都不知道,甚至有时连食物的价格也不甚清楚,只知道我拿出钱包就能让家里的饭桌上有丰盛的食物,我们不理解食物来之不易的珍贵,我们对自然的馈赠缺乏应有的敬畏。
相比之下,我们太轻松了。我们只要每天按时上班认真伏案工作就能每个月领到足以保障生活的金钱,换去让自己的身体满足的食物。而靠天吃饭的农人却不是这样,他们比我们辛劳一百倍地工作,一刻也不敢怠慢,有时为了收成只能在恶劣的环境中生活,即使这般日以继夜地劳作,他们仍无法保证自己的家庭一定能衣食无忧。
天气,对城市里的我们来说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有时我们喜欢下雨,只是因为湿润的空气味道很好闻,或是下雨的滴答声让人心生静谧,或是雨水能带走些许暑热和雾霾,有时我们讨厌下雨,只是因为下雨天上班需要打伞鞋子也容易湿很难受很不方便,或是下雨天不能吃露天bbq,或是下雨天让大海失去蓝色不够拍出美丽的照片。这些足以让一个城市人发一条微博娇嗔一下的,其实只是无关痛痒的小事。对农人来说,有没有下雨却是性命攸关的大事,有些农人热爱雨水,因为每年这时候下雨才能长出优质的松茸,因为不下雨土地就会太干让农作物得不到滋养。有些农人有惧怕下雨,因为不合时宜的连绵雨季会让花期提前结束而收不到足够的花蜜,因为滂泊的大雨会淋坏自家田里的作物影响收成。这些都意味着,他们家孩子的学费可能存不够了,他们村鱼队的男人们可能都拿不回足够的养家钱了,他们家今年可能又娶不上媳妇了,他们家这一季可能又没钱修理屋顶了,他们今年仅有的两次回家看孩子时也许没法给孩子带玩具了。
美食,对我们来说,是享受,对他们来说,却是生存,看完舌尖,我比往昔更加尊重食物,更珍惜食物,更加认真地品味食物,也更厌恶用自己不认真、没追求的手艺糟蹋食材的厨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