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起中介,我们第一反应就是信息不对称——中介是在赚“信息差”的钱。
但是,答案仅此而已吗?
今天听《蔡钰·商业参考》,里面提到一位在家政行业打拼的创业者故事,或许能给我们启发。
这位创业者有一个感悟:在家政行业里,公司想要活下去不是靠不断获取顾客,而是要靠不断获取阿姨。毕竟,不是每个客户都能够找到合适的阿姨,但是每个阿姨都一定能够找到客户。这是一个卖方市场,中介能够提供的核心价值其实是撮合供需信任链条,因此所有公司挣钱的核心能力,也就是撮合信任的能力。
中国的家政行业存在这样一种状态:一边是中国的市场在不断地城镇化、老龄化和三胎化,保姆、护工和育儿嫂们正在成为越来越紧俏的生活刚需。但另一边却是家政服务人员因为身处卖方市场,工作容易找,以至于没有多大动力去改进自己。所以今天的保洁和保姆服务,服务模式和品质跟10年前比其实没有质的变化。
按照估算,2021年这个市场已经是10149亿元的市场。因此吸引很多的创业者投身进场,想要借着互联网基因来改造家政行业。那么如何改造呢?正如上面那位创业者所说:作为中介作用的家政公司,核心能力就是撮合供需信任链条。
“供需信任链条”的意思是一边要让阿姨信任自己能够给她找到好的工作,另一边得让客户信任自己这里确实有好的阿姨。这种撮合信任的工作还不是说把阿姨送进客户门里就完了,还需要在阿姨的服务过程当中,持续地去运营和维护双方的信任。
因为家政工作是对人进行的,很难标准化。如果细化,可以拆成月嫂、保姆、育儿嫂、护工等等不一样的工种。在这些工作细节里,像新生儿每天应该晒几次太阳?家里要来客人了做什么菜?陪老人去推拿了,少拖一天地行不行?这些就都得商量着来。
正由于家政服务无法标准化,需求又极为旺盛,对所有的家政公司来说,获客并不难,难的是这么两个核心命题:一个是怎样获取阿姨,另一个是怎样留住阿姨。
虽然家政公司的核心难题是获取阿姨和留住阿姨,但公司最核心的资源却不是阿姨资源,而是销售资源。因为,销售人员是构建整个家政信任链条的灵魂人物。
首先,销售承担着评判阿姨的人品与经验可信度的工作。
在家政服务的市场上,所有的客户对阿姨都有两个置顶的要求:人品好、会做饭。在这两条之下,才会根据细分的工种,去追求其它的几项:普通话、学历和专业技能等等。这两年,也开始有一些高学历的阿姨涌进了家政市场,一个阿姨的学历越高工资也会越高。因为学历不但代表了技术含量,还意味着她可以承担更多的精神和情绪劳动,她的陪伴属性也就大过了家政属性,工资甚至可以高达3万。但这些衍生技能再强,也得先过人品和做饭关。
一个想找工作的阿姨进了家政公司的门,销售会来负责面试她,因为销售人员得了解这个阿姨才能够把她推销给客户。
销售一般会先问:你想找什么样的工作?阿姨可能说:我想找一个月薪6000带孩子的。
那销售可能就会接着问:你带大宝还是小宝呀?你看,这个时候开始销售就在「盘道了」。小宝,指的是6个月以内的小月龄宝宝,带小宝宝更难,但收入也会更高。阿姨要是说「我想带小宝」,那你之前带过几个?小宝的被动操做到多大?你当时带的孩子一天喝几次奶?他4个月和8个月大的时候分别吃什么样的辅食?到了冬天用多少度的水洗澡?
阿姨回答这些问题的时候,中间要是稍有卡壳,那她提的薪资待遇基本上也要打折,甚至销售就不一定跟她聊下去了。阿姨只有对答如流才能够走到下一步,销售就会去查验她的身份证信息,看她是不是法院的被执行人,体检报告合不合格,有没有征信问题等等。
这之后,还要带着阿姨再做一套简单的笔试题,比如,红烧肉该怎么做?小儿推拿怎么做?答完题可能正好快到中午了,那阿姨,你去我们的员工食堂做一道菜吧,这些也都是在考试。等阿姨又闯完了这些关卡,销售就有一个大概的判断了:这个阿姨什么样的经验水平,是不是值得留在公司的资源库里,适合推荐给哪些客户。
这之后,销售的工作就开始转向下一个核心问题:怎样留住可信的阿姨。
怎么留住阿姨呢?
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快速地给她大量的工作选择。这对家政公司们来说不是难事。尤其是北京这样的超一线城市,需要家政服务的家庭就有200万户,中介公司们只要擅用58、美团、淘宝这类互联网平台,信息优势就会比阿姨们强得多。
一个阿姨来到公司,要是当天就能够联系客户面试,当天甚至第二天就能够上门试岗,不合适的话马上还能再面试别家,她就愿意留在这家公司。因为家政工作多数是24小时住家的,阿姨只要不断地有工作,有试工的机会,就意味着她本人不需要耗费生活成本。
而等到把一位阿姨送进了客户家里,签完了三方合同,拿到了服务费,销售的工作也还没完。销售们一周至少要跟自己派出去的阿姨联系沟通一次,同时,还要成为阿姨们的24小时陪聊。所有阿姨不管多晚,只要微信、电话找到你,你都得陪着。
为什么呢?因为家政是非标准化的工作,需要时刻跟雇主进行大量的沟通。而阿姨们又有各自的性格、脾气和学历状况,很多时候不适合直接跟雇主沟通,需要一个中间的经纪人。
这又是家政公司留住阿姨的第二个办法:提供陪伴感和可信度,让阿姨愿意持续留在这家公司找工作,并且不断地介绍姐妹过来。
比如说,工资发晚了?饭做得咸了淡了?洗澡用水多了还是少了?各种琐碎的事情都可能发生。销售不是给阿姨帮腔,而是要站在中间去体谅阿姨和雇主,去帮双方折中调停。中间有这么一个经纪人角色来传达和商量,阿姨和雇主之间就不容易直接起冲突,阿姨也觉得有一个纾解压力的通道。
家政公司的销售,等于要同时承担售前、售中和售后的工作。她在判断完阿姨的人品与经验之后,还要给阿姨们当树洞和知心大姐。这种共情能力也没法是靠几天的培训就教出来的,大多数只能靠有经验的家政阿姨转型来做。
因此,在家政行业里,阿姨资源的多少不说明公司能力,有多少个好销售能够稳住阿姨,才是公司运营的关键。
这位创业者的故事告诉我们:在一个供给稀缺,难以做到标准化的行业,行业中介的核心竞争力不仅仅是提供工作机会,更重要的是能够提供陪伴感和可信度的共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