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计划赶不上变化,哪知道这样”……
当计划被破坏,当结果与预想不相符,“计划赶不上变化”就被人随时拿出来平衡自己。貌似一切的责任都可以用“变化”这俩字就给推卸化解。
谁都理解“变化”意味着不确定,并且每个人都有遇到过这种“计划赶不上变化”的时候,所以很容易就会引起其他人的共鸣,快速的得到原谅。
然而,我想说的是,或许你我都有用类似这样的话得到了与某个事件相关人物的原谅和理解,但是我们自己一定不要以这句话去快速平衡自己,否则我们便错过了一次很好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
其实,大多时候,我们计划的被破坏,真的与“变化”无关。
6:00起床洗漱
6:30出门跑步
7:00休息吃早餐
7:30坐车上班
8:30到达公司
第二天早上五点半,闹钟响起,被关掉,响起,被关掉,响起,被关掉,响起,被关掉……
猛然间,突然惊醒,快八点了,于是乎,简单刷了个牙,来不及化妆就急匆匆的赶着公交到了公司。
类似的故事在你我的生活中经常出现,是变化破坏了计划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我们很多时候会忽略了计划的“主观性”,高估了自我的控制力,忽略计划的实施环境,清醒状态好的时候忽略了早起生理上的“痛苦”,特别是此刻这个“早起要命”的季节。
与朋友约定好了,晚上七点钟在江汉路碰面。结果开车在路上堵了半个小时,最后找了个地铁站附近把车子停下来去坐地铁,结果,地铁人太多了,硬是等了几趟才上车,到站后又找了一个摩的终于坐到了约定的地点,此时,已经迟到了一个多小时。
这样曲折的经历讲完,作为朋友的你是否会选择原谅?
作为迟到让朋友久等的你,是否理直气壮的认为朋友就应该理解和原谅你?
我的答案依旧是否定的,这个曲折的故事里,我们都会忽略“何时出门”这个关键因素,也忽略了“变化”这个因素本就应该在制定计划时必须纳入考虑的重要因素。
下班高峰期的堵车,地铁的拥挤,没有直达车的短程,出门的时间,这些因素才最终决定了我们制定计划的合理性。
“变化”从来都应该是计划的一部分,不考虑变化的计划,只能是掩耳盗铃式的“扯淡”。
我们很容易的高估了自己的执行力,低估了事物变化的不确定性,于是在变化来临的时候,原本完美的计划便显得不堪一击。
真正实际的计划,永远不会因为变化而被破坏,或是被变化冲击得全盘泡汤,顶多只会因变化而受阻,延迟了计划执行的时间与周期。
文:姜博
图:柯小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