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以一种通俗易懂的讲故事方式梳理了技术创新带动生产率逐步提升,一个经济体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安稳走向动荡的过程,也解释了很多反常识的现象。
1、储蓄:储蓄创造了资本,而资本使扩大生产成为可能,因此储蓄的积极影响要大于消费。
2、通货紧缩:经济学家妖魔化通货紧缩,我们被告知:一旦物价下跌,消费者就会停止消费,公司也会避免支出,工人会因此失业,我们会回到经济的黑暗时代。但是书中无论是建造木舟还是运输鱼,均显示出生产率的提升带动的价格下行使消费品的渗透率提升,惠及更多岛民。
一国的经济不会因为人们的消费而增长,而是经济增长带动人们的消费。而政客为了赢得选举而鼓吹消费、增加财政支出,导致了“通鱼膨胀”,这问题一度因为外贸而缓解(只有外国人愿意用实实在在的货物换取他们的货币,他们才能维持消费大于产出的生活),表面上是消费和生产的效率最大化的共赢局面,但底层问题未得到改善,印钞没有相应的生产力提升来支持,最后诉诸信贷与房地产形成了资本投机下的泡沫。
这映射出美国的经济失衡远比想象中的严重。
3、凯恩斯vs. 奥地利学派:
凯恩斯的核心观点是在经济不景气时,政府可以通过扩大货币供给和财政赤字缓和自由市场的波动。(本书认为其是错误且危险的)
奥地利学派认为,经济衰退是经济繁荣期所做出的错误决定的必要补偿,经济迅猛发展过后必然会有一个相应的衰退期。他们认为,政府利用低利率“刺激”经济的做法向各个企业发出了错误的信号,这才是经济繁荣的首要原因。
4、其他:
一名员工的具体价值主要取决于三个面:需求(雇主是否要这名员工所掌握的技能)、供应 (有多少人具备这些技能),以及生产力(这名员工对那些任务的完成程度如何)。上班族没有跳槽,就证明他们目前的工作可能是当前所拥有的最好选择。低报酬可能不尽如人意,但这并不意味着剥削。(所以好好打工吧哈哈哈哈哈)
总结而言,《小岛经济学》以寓言故事的方式讲了美国的“白手起家”、中美关系、房地产危机、中国的“内循环”等话题,是趣味性和专业性兼具的一本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