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乎道则明于理。
“帝乃辟左右而起,再拜曰:今日发蒙解惑,藏之金匮,不敢复出。乃藏之金兰之室,署曰气穴所在。”
黄帝问之,于是乃辟去左右之臣,复起而再拜曰:夫子今日,开发我之蒙昧,解释我之疑惑。斯论也,诚宜藏之金匮,不敢轻易复出者也。于是乃藏之金兰之室,封其室而署曰气穴所在。
“岐伯曰:孙络之脉别经者,其血盛而当泻者,亦三百六十五脉,并注于络,传注十二络脉,非独十四络脉也,内解泻于中者十脉。”
岐伯见其精诚郑重如此,复举其气穴而约之曰:孙络之脉,别其正经而言之也,无论常络,其凡血盛而当泻者,亦有三百六十五脉以应天度,然究其始,邪不过注于一经之络,而传注于手足十二经之络。
故总孙络者,其脉不独十四络脉也,然三百六十五脉之内,得解泻脏腑中之病者,传十脉耳。慎毋谓气穴之多,为难精悉而能挥其要,推行亦自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