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分享第393天( 原创总第561天 2018年6月19日 星期二)
今天读书时看到一条测试题:周末,两个初中生各自在家玩电脑,都在午饭摆上桌时不愿下线。一位妈妈叫孩子两次,看孩子不愿下线,愉快地把饭碗端给孩子,让他一边玩一边吃,不让孩子别扭;另一位妈妈叫孩子两次,看孩子不愿下线,不再吱声,吃完饭收拾掉饭桌,把剩下的饭倒进垃圾桶,惩罚孩子不给他吃饭,大家觉得哪个方法好?
测试题提出的两种选择非常典型,代表家长面对孩子玩电脑的两种心态:让孩子玩得高兴,家长心中无任何负面情绪,无任何惩罚行为;让孩子玩的内疚,家长心中有负面情绪,有或明或暗的惩罚行为。
显然选第二种的更多些,下面紧接着又是一个测试题:同样的情境,换一个前提,孩子不是因为玩电脑而顾不上吃饭,是因为思考一道数学题或读一本书而沉迷,不愿意过来吃饭,那么家长又会做出那种选择呢?
在书中找到答案:我们家长总认为学习功课和玩电脑是两件相反的事,分别代表有价值和无价值。关键的问题是我们应该如何看待玩耍呢?
事实是,玩耍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成才非常重要。现在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早已证实玩耍是儿童最重要的学习途径之一。儿童首先是在玩耍中去认识模仿和体验各种常识的。剥夺玩耍,不仅是剥夺儿童童年的快乐,更是在剥夺他们有效的学习方式。
孩子的天性就是玩耍,如何正确的引导,在认识、模仿和体验的过程中让孩子体会到乐趣,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让学习变得有乐趣,有价值有成就。
这个测试题更让我感受到,爱孩子就爱他本来的样子,而不是我们要求的样子,不要因为孩子的某些行为而否定了孩子。人是人,事是事,不带任何负面情绪的和孩子沟通,令人愉快的氛围才能让孩子感受到接纳和理解,有了尊重和信任,孩子自然愿意做的更好,因为每个人都想让自己更好。感觉好才能做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