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小到大听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心理素质差。我不喜欢上台演讲,会紧张、结巴,害怕人群的目光聚焦在我的身上;每逢大考,我都失利;教师招聘考试,我的面试分数很低……数不尽的事例,都全部指向我的心理素质差,很差。
心理素质在搜狗百科的定义是:人的整体素质的组成部分。以自然素质为基础,在后天环境、教育、实践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下逐步发生、发展起来的。
它有先天的因素,但更关键的是后天环境发展。以我为例子,从小就被说心理素质差,可偏偏,我选择了一份要站在讲台上,接受集体注视,开口讲话的职业。但也因为这份职业,我的心理素质开始扭转了。有时候出外听课,被递到话筒,我也能自然的说出个123。因为长期以来的锻炼,练就了这份“本领”。
(一)多锻炼多参与
心理素质不是今天说,我要冷静,不能紧张,明天就有了。要靠一点一滴的积累与磨练。比如,开公开课。很多的老教师都觉得这不是负担,而当作一次很平常的课,只不过多了些老师来听而已。而新老师就觉得很负担,怕上不好,怕忘记教学流程。新老教师这么大的差别,是因为老教师经常公开课,经常参与,也磨练了自己的自己素质,而新教师,锻炼的比较少。
心理素质,要靠一场场的比赛,一次次的演讲,一场场的考试……通过一次次的经验,日积月累,锻炼出来的,这样才能遇事沉着冷静。而且,经历多了,阅历丰富,自然更加懂得处理事情。
(二)提升能力
所谓“艺高人胆大”,当我们的能力达到一定水平的水平的,自然就不会被眼前的事情所吓到,而且还会有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昨天开会的时候,在全校教师面前进行模拟训练,完整的演绎了课堂情景再现,这是出乎我意料的,我竟然不紧张。就在上周,我在组里模拟,那时我磕磕巴巴,忘词,手抖,各种表现逗得组内的老师哈哈大笑。
前后的不同,是我精心准备的结果。我知道自己的不足,刻意训练,对着镜子反复练习,走路吃饭的时候,也会思考教案的内容,下一句我要讲什么,学生可能会出现的回答。这样,我做到了心中有数。在这一训练的过程,能力得到了提高。
很多时候我们会紧张,源于我们能力的不足。我们要懂得分析自身的不足,以勤捕拙,弥补不足;同时,我们也要懂得扬长避短,注意自我调节。这样,能力得到提升,也会从容应对各种问题。
提升能力,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三)培养自信
自信,是心态问题。我们如果懂得调节自己的心态,端正自己的态度,获取自信也就不难了。
1.微笑。
不管任何时候,我们都要微笑。情绪会互相感染,你的笑容,会让台下的评委老师跟着放松,也容易带到你的情境。
2.自我激励。
自卑的人,一般受不起打击,自认为方方面面都不如别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正确分析自我。写出自己的优点,将目标调低,善于自我满足。
3.寻求鼓励
如果,你自己说服不了自己是个优秀的人,可以寻求别人的鼓励。
就我这次比赛,因为上周的打击,其实我没什么信心。我去找了我同事,让他们说说我的表现有哪些好的。他们人真的很好,一个个都把我夸了一番,最后都会再给我一些建议。此时,我觉得我在别人眼里真的是很优秀的,只是我们陷入在自己的盲区。
“不经历风雨,哪能见彩虹”,一次次的失败都是为了我们将来的成功做准备,不要轻易的放弃,面对挫折不退缩,同时懂得调节自己的心态。我们的心理素质就在这一次次的经历中锻炼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