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久了,就会想妈妈做的鱼丸,这种事最是生活的常事,我想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吧。我想妈妈做的鱼丸,不是因它是妈妈做的,也不是因为想妈妈,而是因它确实要比市场买来的好吃得太多。
市场上鱼丸很多,有超市的的袋装鱼丸,冬天吃火锅时会买来吃,但除了味道重以外,吃不出其它味,而且还硬得象石头。菜市场里也有鱼丸买,而且很好看,雪白细嫩,漂在水里着实诱惑人,只是吃起来后才知道它的好处就在于好看,因为要从这种鱼丸里吃出鱼的味道还真有点难,煮它也要有点技巧:大火煮开就关火,不然鱼丸必定会涨如气球,因为粉放得太多,涨后也就烂了。
妈妈做的鱼丸不是很好看,颜色不是很白,形状也不是很圆,但就是好吃,鱼鲜味当然不用说,口感恰到好处,有些入口即化的感觉,但还是要稍嚼一嚼,顺势下咽,口有余香,最是一道送饭的菜。妈妈做的鱼丸有多种吃法,直接的鱼丸汤自然不用说,也可能当早点或夜宵吃,或者是与其它菜配,我就喜欢与小白菜配:白白的鱼丸配以绿绿的苏州青,看着就好,更是一些女孩的最爱!鱼丸还可以炸了吃,估计很多人就不知道了,可惜我不知道妈妈是怎么做出来的!正因为这些,鱼丸也就成了我家的一道重要的待客菜,只要有客人来,必会做鱼丸,无一例外地会让客人极满意!
妈 妈已经将做鱼丸之法传给我两位哥哥、两位嫂嫂,还有我的大侄女等,评比起来,大侄女学得最到位,因此她也就成了代妈妈做鱼丸的第一人选。
可惜我没有学好。注意,不是没有做会做,而是没有学会如何做得更好。小时候很早就接触做鱼丸,但只是做一件事——剁鱼丸,其它的我也不关心,就等着吃就是了,现在想来,当年的活就白干了。
说起来做鱼丸好象并不难:准备鱼肉、剁鱼肉、调鱼肉、煮鱼丸、做成某道菜。但其实每一步都有它的技巧。比如准备鱼丸,最重要的是不能将鱼皮留下,不然剁不烂,鱼骨头没关系。而剁鱼肉就是一件考验耐力的活了,必须剁得极细,我剁一条约三斤重的鱼的肉需要约一个小时,判断是否好的经验有两个,一是够细的鱼肉会粘刀,二是用手试感觉不到颗粒。最难的是调鱼肉,放多少水、放多少粉、放多少盐多都是感觉的活,不可言传,只可意会,实际上就是每个人的经验与感觉。水放多了太软型不好看,也影响口感,放少了则鱼丸太硬口感也不好;粉同样如此,鱼丸是可以不用粉(淀粉)的,但如果放得恰当,鱼丸的口感会更好;盐则是鱼丸成型的关键之一,多了味道着,少了鱼丸做不成,不会凝结,就不是“丸”了而成了“散”。几个关键的都没有感觉,这就是我没有真正从妈妈那学到做鱼丸的原因之所在。
很早就跟妻说周末做鱼丸吃,也是一件难下决心的事,因为做鱼丸时间上费,工也要细。但说了总得做,鱼买来了,一切都顺利进行,就是鱼丸不成型,“丸”也就真的成“散”了。看来下次做鱼丸时,必须一手电话、一手调制了,还是应谦虚些,向妈妈学习!心里有点不甘,不过做了,吃了,过程有了,与妻拿鱼丸开开自己的玩笑,还是找到了一点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