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当作者收到27本没有任何经营诀窍的经营手册,内心一定是崩溃的吧。被社长指定为新业务的负责人,作者也是思考了一晚上才接受,看来也不是李云龙式的人物,哈哈。
其中,提到了几个有意思的细节,比如启动资金:
“新公司运转资金的一部分由员工们的存款和向银行借贷的个人投资构成。目的在于让整个公司成员对新事业抱有一致的责任感。”
再比如人员招聘上:
“由于便利店事业曾饱受全公司内外的强烈反对,因此几乎没有职员愿意主动加入。同时,为了提倡创业精神,新公司所提供的薪资水平和就业条件也非常严苛,完全不能与母公司伊藤洋华堂相提并论。
再者,我们对员工的调动实行了永久制,一旦申请调动将完全脱离原籍,归属于新公司。在这样的情况下,最后只有寥寥几人自愿加入,不足的名额只好在报纸上登载招聘信息招募,其中有曾在全纤同盟任职的员工、面包生产公司的销售,甚至还有航空自卫队队员……几乎都是毫无零售经验的门外汉。”
从经营诀窍上,之前已经提到:
“再加上美国南方公司的经营手册几乎发挥不了什么作用,一切基本要从零开始。对此,我已做好了准备,以创造“日本首家连锁便利店”为目标发起了挑战。”
随后,虽然第一家店选择直营店应该更有利于积累实操经验,但是为了切合自己的战略方向:“实现小型店和大型店的共存共荣”和“激活既有的小型零售店”,最终还是选择了加盟店;而且,为了鼓励第一家加盟店,承诺3年之后经营失败,店内一切恢复原样——就这样,在一个乌云密布的日子,开业了,然后第一个消费者购买了一副眼镜。
这样的逆势而起,是怎样的经营能力;中间的每个日夜,作者是如何给人鸡汤和自我煎熬,书中没有提到,但是相比相当有意义,下次一定找他的别的书一起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