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朋友在网上提问:在国企单位上班已经是第五个年头了,月薪6千多。内心很迷茫,想辞职,你有什么建议?
其实类似提问十分常见,回答之前先问问自己:
你对自己的工作现状是否满意?
你是否看得清自己未来3至5年的道路?
这样的道路是否能够带你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你哪一刻特别想辞职?为什么?
“迷茫”,可能是80后、90后们的词库中和“郁闷”地位不相上下的一个高频词了。
职业迷茫是一种苦,是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事业及其未来道路所产生的不确定感。
消除迷茫感非常重要,否则一定会产生以下三个后果。
首先,你会失去自信与生活热情。
如果每天都处在一种对自己所从事工作的深深怀疑中,人的精神面貌势必呈现中一股颓势。
做什么都打不起精神,因为你不相信自己从中产生了什么样的价值,多少价值。
其次,你会失去奋斗的目标与方向。
失去热情,自带了“无所谓”的气质。也就无法集中精力关注前方的目标和方向,因为看不到可期的未来。
最后,你会长期陷入低价值岗位。
在失去自信、热情与目标的情况下,也就很难产出超越目标的业绩,建立让人过目不忘的个人品牌,与管理层的视线永远平行。
上升的通道也自然很难打开。
很多人工作了8年、10年后仍然盘踞在一线岗位,还不得其解。然后反复陷入迷茫之中,形成恶性循环,就是这个道理。
那么消除迷茫能够带来什么好处呢?至少有以下三点。
首先,你会对自己的现状有个清晰的画面,此为第一层确定感。
其次,你会对自己的市场价值有理性的认识,此为第二层确定感。
最后,你会掌握选择的主动权,此为第三层确定感。
有了这三层确定感的能量叠加,安心与信心自然重建,也就舒心得劲。
为了得到这三层确定感,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接下来小鱼就来揭秘每一个职场人应至少每两年走一遍的三步棋。
第一步,问一问。评估自己对现在工作的真实感受,从兴趣、压力值、和前景三个维度。
问自己三个问题:
我喜欢这个工作吗?
我每晚入睡后有没有第二天不想醒来的感觉?
如果让我继续干下去,三年内我能看到上升的通道和可能吗?
如果三个问题回答都是否,那么首先从心理上已经有了自己的感性倾向。
第二步,算一算。计算这份工作的时薪是多少。
请把一年的年薪数字除以一年工作的小时总数(包括加班的时间),得出一个数字。这个应该不难。
请把这个数字与劳动力市场上请一位家政阿姨、或保姆的时薪比较一下,是低了还是高了,差距有多少。
这一比较帮助你客观认识到你的每小时价值在这个公司领导心中到底是多少,你自己又是否满意?
如果算下来你的时薪远低于家政阿姨,那么也从一个角度说明你并没有被重视、重用,以及得到合理的报酬。
如果一个看似高薪的数字是以身体的长期慢性损耗为代价换来的,那就更得不偿失。
第三步,面一面。在继续做好自己现有工作的前提下,积极去应聘、面试其他机会,测试自己的真实市场价格。
不管是真想动还是假想动,建议每年都应该尝试招聘市场上的其他机会,来保持自己的价格敏感度。
如果一做就是5年,一次也没面试过,靠着每年公司固定的那么一个涨幅,一般来说三年一下来工资肯定远低于市场水平。
这是一个内部公平性与外部竞争力永恒的矛盾。
如果说想辞职,也只是停留在想想的阶段,说到底并没有选择权,因为手中无牌。
建议相同行业的国企、民企、外企都去试试。好好准备,力求走到薪资谈判阶段,拿到Offer更佳。
既给了自己明确的市场价格信息,又手握选择的权利。
看到这,可能朋友们觉得怎么后两步都是和钱相关?这也太俗了。
但是马爸爸不是说过,员工为什么离职只有两个原因,要么心委屈了,要么钱给少了嘛。说到底,钱给多了,也就能给委屈买单了。
试想,如果开头那位在国企的朋友月薪不是6千,而是1万2,时薪提高一倍,相信他也不会着急在网上发问了。
总而言之,要想让自己不再长期处于职业迷茫的状态,那么请每隔两年下一次这三步棋 —— 问一问,算一算,面一面。
一次的周期也不用太长,时间点掐在刚做完年终绩效考评,供需两旺的金三银四之前即可。
问问自己累不累,算算时薪心如镜,手握Offer神不慌,还迷茫个啥?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