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下这个题目,心情就有些沉重。
故事发生在十年前的圩村中。
一家三口,父亲、母亲和儿子,父母都七十多岁了,儿子也四十出头。父亲是个老裁缝,纯手工做衣,手艺不错。在缝纫机还未普及年代,老裁缝的手艺还比较吃香。老母亲年轻时身高力大,在生产队还当过妇女队长。老俩口养了一女一儿,家中条件在村上还算殷实。后女儿出嫁,过了几年儿子也到谈婚的年龄。可儿子东挑西拣,高不成低不就。再说此时父母亲又上了岁数,儿子又没有手艺,只是做几亩田过日子,条件好的姑娘又看不上他,长得不好看的他又嫌弃人家。就这样一拖就到三十好几的人了。老裁缝有时讲儿子几句,儿子还不买帐,甚至还用言语顶撞老裁缝。这就应了那句古话,儿大不由爷。老母亲更是讲不动儿子了。老俩口子整天愁眉不展,唉声叹气。儿子这时索性破罐子破摔,田里活也不做,东游西逛,游手好闲。这下倒好,更没有人家姑娘看上他了。
哀莫大于心死。一天,老裁缝从十里外的集镇上买回一瓶农药,在离家不到一里的塘埂上喝下去了。当时正值中午,几乎没有人走路。等到下午被人发现时,老裁缝身体已变得僵硬了。唉唉,可怜的老父亲!
在老裁缝死后,儿子经常不归家,在外漂荡。老母亲一人守着空荡荡的三间瓦房,心中很是孤独落寞。一年后的一个晚上,老母亲也喝了农药,追随老头子去了。
老父老母都走了,这下更无牵绊了。儿子有时在外做点事,挣两个钱就花三个钱,吃喝嫖赌,样样都通。就这样快活了二三年。期间出嫁的姐姐也多次劝说、周济这个弟弟,可是这个老弟已是麻绳穿豆腐一一提不起来了。老姐也被他伤透了心,最后也死心不管他了。
正由于生活的放荡,最后这个儿子也染病了。身体的不好,生活的不堪,自然想到自己的罪孽,以至愧悔。但一切都不能重头再来了。在一个夏日的像晚,儿子到村上小店买了一瓶酒回家了。可到第二天中午,周围人发现儿子家的门还是关着,有个好事者把脸贴往门缝里看,闻到一股酒味加上刺鼻的农药味,觉得不好,便喊来几个村上人,把门撞开。见儿子打着一个赤脯、直挺挺地躺在凉床上一一已经死了多时了。
唉唉,一家三口一一老父亲、老母亲、儿子,都是因为对生活的绝望,而走上喝农药这条不归路啊!古语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传宗接代,是生命的延续,家族的传承,人类繁衍的基本。老父老母亲,由于对儿子的失望而走上绝路;而儿子,由于对自己所做的愧悔乃至未来的无望而走上不归路。这些不幸,只能令人唏嘘叹息。但愿这样的悲剧不会再乡村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