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作为新人,第一次作业被老师点评的感觉特别意外、特别惊喜,同时在霎那间脸红了半边天,和群里大神相比,觉得自己太渣。后来陆续收到小伙伴们的关注和鼓励,给了我莫大的动力和支持。一直认为自己是渣渣,一无是处,可在你们的眼里我看到了不一样的自己,谢谢您们的反馈与鼓励!
群里的大神第一时间总结了详实的笔记,不会用工具的我,尝试用自己的语言重述永澄老师对本次课程的讲解,并选取碰触我的片段进行思考与反思。
重述:本次课程永澄老师主要讲解了主动阅读和检视阅读。
主动阅读与被动阅读截然相反,前者调用了较多的注意力资源、认知资源,聚焦在一个问题上,而后者易分心、触发器一直处于频繁触发的状态,焦点凌乱,毫无目的。怎么判断您是主动阅读还是被动阅读呢?第一个问题:对象感,使用信息金字塔模型分析你和书的关系,在你的世界中处于哪个层级,嵌套黄金思维圈阐述作者的框架、体系、意图。第二个问题:目的感,通俗的说就是这本书和你有什么关系。只是打开您的感受,还是能够为您所用呢?顿时想起赵周老师的比喻,致用类的课程不能把书当老师,而是要把书当医生。当你把书当老师,你想要一字不拉的精读,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做不到的话您会内疚不安。如果当医生呢,只是有病治病,选取对你有用的知识对症下药,就可以在知识的砂砾中淘到宝藏,建构自己知识大厦中的一砖一瓦。正如永澄老师所说背后逻辑为:当知识和自己关联时,才能真正为我所用。否则就会陷入想想激动,看着不动,然并卵的结局。
主动阅读的方法永澄老师分为4步,第一:在豆瓣、知乎等网站查询相关书籍的内容介绍;第二:找到书中内在结构,解读作者背后的心里表征。结构思维坑太大了,以后再挖。先挖一下如何对书进行评判的坑,追问:他说的对吗?对在哪?错在哪?第三:避免陷入没时间的漩涡之中。
在这里想分享一下采铜老师深度阅读的方法,仔细品味和永澄老师的主动阅读方法具有异曲同工之妙,果然大牛都是英雄所见略同。
#概况主要内容——对书本的内容作出自己概括
1. 尝试为本书重拟一个书名
2. 写出本书的三个关键词和关键句
3. 本书为了解决什么问题,解决得怎么样?(怎样解决,或者为何没有彻底解决)
#分析作者思路
(通过分析作者的思维与写作,思考作者是如何写出这本书的)
1. 这本书的逻辑结构是什么?
2. 通过本书,你能看出作者的思维风格是怎样的?
3. 作者运用了什么的写作技巧?
#书对自己的影响
(谈谈自己看这本书前后的变化)
1. 概念的更新
2. 行动的更新
3. 更多的疑问
#展望书的未来
看完本书之后,你可以做的事情
1. 你打算如何解决本书带给你的更多疑问?
2. 你认为书中的那些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3. 让你为本书写一本续集,你会写些什么?
启示:前年接触到这种方法时,一开始特兴奋,然后就没有然后呢。在永澄老师共读后突然又想起这种方法。正如那首诗所说一切正当时,当我有了一定知识存量,才能把过往的宝贝和自己发生连接,通过刻意练习,进而变成自己的方法论。
在检视阅读中永澄老师再次谈到了标准,语重心长的告诉小伙伴们一定别轻易放弃,否则前期所有的投资就变成了沉没成本,覆水难收。更重要的是复制了这种消极的行为模式,不仅边际成本无法递减,复利效应无从产生,要命的是固化了自己的发展和格局,那才真正是亏大了。隔着屏幕感觉到了老师浓浓的真诚和暖心,不管有多难,我决不放弃!进而老师通过看包装——看整体——看细节——下判断——粗阅读详细介绍了检视阅读的方法。检视阅读有点像相亲,先海选,然后找到合眼缘的,考察您在乎的方方面面,然后决定是否开始相处。之后是磨合的过程,亦或忠贞的在一起,那就是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的事啦。总之,检视阅读是一种快速获得信息、架构的一种阅读方法,在阅读前必不可少、无法跳过的一步。
感悟:本次共读中最打动我有2个片段,一个是主动阅读中明确目的感,与书产生联系,建构结构化的思考过程;另一个是基于心理表征的学习效果最好。
目的感是你是否启动主动阅读的关键指标之一,如果判断本书和你关系不大,总会找出万千理由去放弃。反之,如果没有它,您就没法建构本领域的知识体系,日复一日陷入平庸之中。你是不是马上醍醐灌顶,按照老师教给的方法刻意练习呢?就像老师所说总有些书读一本胜过百本,那就乖乖的放下所有的忧虑和担心,用最高的标准读精读透,变成自己知识体系的一部分,否则就是浪费时间、浪费生命。
心理表征的学习,是不是学习作者背后的思路、套路,拆解作者的观点、事实、假设,get到背后的逻辑结构呢。看了永澄老师表征导向:学会最佳方式是花钱找高手,还是云里雾里,不急,先慢慢在群里泡着,跟着老师读下去,也许答案就会自动浮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