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颇具争议的诗人,在他一生的情感旅程中,先后出现过三位女性,她们都是大家闺秀且各有性格,然而徐志摩的个人情感,似乎不是错了方向就是错了时间。
或许,命运从一开始就偏爱于他,出身富贵,饱读诗书,留学剑桥;这些经历让他开阔眼界,敞亮心怀,然而千山万水脚下过,一缕情丝挣不脱,他一生追求的三样东西即美、爱与自由,但美好的东西总是很奢侈,常常可望不可及。
他的结发妻子张幼仪,与他的结合虽说奉之于父母之命,但并不表示家长制的婚姻模式里就不会出现可爱的女子,张幼仪的家世同样不错,亦自小接受教育,并不是目不识丁的傻姑娘,遗憾的是我们这位浪漫的诗人似乎由始至终都未曾对她有过火花。
而在张幼仪那里,他的才情与温厚却深深吸引着她,那并不是嫁鸡随鸡的苟且,而是今生有你,夫复何求的自足。她渴望以心换心的相濡以沫,奈何情感之事对徐志摩来说向来不是忠于耕耘的责任田,他们之间终是没有那电光石火间的交汇,诗人也没有沉下心思去翻阅过她的内心,在隔阖日益加深之际,徐志摩毅然走向国外求学的道路。
天马行空的求学生涯,更加释放了诗人的真性情,也决定了他一生的方向,他的血液里流淌着诗人的潜质,注定成不了他父亲所希望的实业家,在忘年交林宗孟的引荐下,转站伦敦进入剑桥,那里是诗人的摇篮,也就在这个时候结识了生命中的第二个女子——林徽因。
在徐志摩的内心,与林徽因的相识似有一种宝黛初识的欣喜。毫无疑问,林徽因与张幼仪是完全不同的,她灵动、聪慧且出口成章、文思不凡,加之从小受西方文化的熏染对很多事情都很有主见,这样的新女性自然令徐志摩这样的浪漫诗人为之心动不已,认定了她为此生知己,却不知在林徽因那里并不这样认为,后来她与梁思诚的婚姻就是最好的明证。
当然她也是欣赏徐志摩的,欣赏他的诗才、谈吐以及对理想的追求,但她从来没有想过要破坏他的婚姻,而且对徐志摩她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因为林徽因后来也说过,徐志摩其实并不了解真正的她,他爱的是他经由诗人的情绪想像出来的她。
而她的丈夫梁思诚则说,他的太太不仅具有灵敏的艺术鉴赏力,还不乏理性的思辩能力,或许这也是林徽因之所以选择梁思诚的原故吧,像林徽因这样的女人,她所需要的并不只是男人的宠与爱,更需要一份对她的理解。然而当时已有婚姻的徐志摩还是将林徽因当作了生命中的绛珠仙子,却不知她本是一枚美丽又理性的“冷香丸”。
陆小曼,一个同样颇具争议的名媛,也是徐志摩的第二任妻子。有时命运总像在与人开着玩笑,徐志摩相遇林徽因,他已是人夫,而侍他相识陆小曼,她亦是人妻,真是恨不相逢未嫁时……
她,并非不适合做妻子,她或许真的不适合做徐志摩的夫人,虽然他们之间爱得那么惊世骇俗。她与徐志摩何其相似,要么不爱,一爱就爱个石破天惊,他们同样充满灵气,受不得拘束;她似乎是重蹈着诗人的覆辙,她并不爱她的前夫王庚,她也是为着父母的意愿而嫁给他的。
这两个同样渴望自由的心灵却同样接受了家庭安排的婚姻,一入婚姻之后无法将日子过得舒展。他们或许太相似了,只知没有爱情的婚姻是绝望的,却不知只想到爱情的婚姻同样看不到希望,他们忘了停下来稍作歇息,好好梳理一下自己。美与爱与自由,这是人人都渴望的,然而却不代表人们都能在同一时间将其全部拥有,不是吗。
戏剧性的是,张幼仪与王庚,这两个在婚姻里同样不被对方所爱的人,他们的人生倒是活出了自己的个性。比如张幼仪在与徐志摩离婚后,努力学习德文、甚至还担任过德文老师,创办时装公司,后来还成为银行业的管理者,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既有知识又懂经商的御姐型人物。
而与陆小曼离婚后的王庚,也变成了一个静水深流的男人,在离异后一直没有再次寻找新伴侣,这个曾经就读于西点军校的帅才型男子,或许才是真正懂得深情的吧,他对陆小曼的爱从来不止于宠爱与给予,更有一种放手的洒脱与成全,而且一直到最后也没有丝毫的恨意;如果说这样的男人是不懂浪漫的,那什么又是浪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