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过越来越多普通人逆袭的故事后,我才慢慢发自内心地理解到坚持的力量
很多人说,知道了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我曾经也这样以为,后来我才发现,道理仅仅是知道了,但没有深刻理解它,没有真正把道理拿来实践。
比如坚持这个事吧,从小学到大,听得耳朵都起茧子了,恐怕开导别人的时候,说的也快吐了,但实际上,自己都没有认认真真去坚持一件什么事情。
在真正意识到坚持的意义之后,我开始尝试做一些长期坚持下来,对自己有益的事情。
比如早起,我已经坚持了快四个月了,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成为我的一种生活方式,像每天吃饭刷牙一样简单。
我每天早上五六点钟起床,从最开始不知道因早起多出来的几小时干什么,到后来尝试学英语跑步,到现在固定为读书写文章。
每天到办公室,当有同事说今天睡过了,差点迟到,或者是有同事为了不迟到,买了牛奶面包,在办公室匆匆解决早餐时,我的心里都有一丝小窃喜:他们还在睡梦中的时候,我已经读了几十页书,写了几百上千的文字;他们每天早上匆匆忙忙的填饱肚子,而我可以在家里悠闲地享受既美味又健康的早餐。
当早起带给我更多的幸福体验,坚持早起便成为一种不需要毅力去驱动的习惯。
前几天,我读了《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这本书
关于坚持的好处,我想不需要我再强调,里面关于习惯的养成方法,我倒是想分享一下。
这本书根据不同习惯的难度,把习惯分为行为习惯,身体习惯,思考习惯这三类。行为习惯即每天规律的行为,比如读书、整理、写日记等,大约需要一个月时间养成;身体习惯是与身体节奏相关的习惯,例如减肥、早起、运动等,大约需要三个月时间养成;思考习惯的养成最难,大约需要六个月时间。
书里面,主要讲了行为习惯的养成方法
行为习惯的养成,通常需要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反抗期,在开始的前七天里,随时会产生放弃的想法,有42%的人失败。在这个阶段里,要像“婴儿学步”一样,给自己设定一个较小的任务。比如想养成跑步的习惯,刚开始的七天,给自己的任务可以是,穿上跑鞋出门走走。设定容易执行的门槛,让行动的压力变小,让行动更容易。在这个阶段,设立的行动规则越简单越好,不要太在意行动结果,重视培养习惯本身。
第二阶段是不稳定期,在第八天到二十一天这段时期,容易被周围环境或是突发事件影响而放弃,失败率高达40%。这个阶段,要建立固定模式,即时间和地点固定,做法相同,比如八点半,上班路上,听一段英语听力;设定一个例外规则,来应对突发状况,比如突然加班、发生紧急事情,这个时候可以缩减行动时间或者降低行动难度,让计划保持弹性。
第三阶段是倦怠期,在第二十二天到三十天这段时期,经常会感觉厌烦提不起劲,这个阶段的失败率达到18%。这个阶段,需要让给行动添加一点变化,可以变化内容和环境。还有一个对策,可以开始计划下一项习惯,不仅能提高现阶段的动力,也能够以新的心情投入新的行动。
在培养习惯的时候,要锁定一项习惯,不要同一时段同时培养几项习惯,等达成目标之后,再继续挑战下一项习惯。
我目前培养的新习惯是写作,现在正处于第一阶段,有时候不知道写什么,真的想放弃,但我告诉自己再坚持一天,到今天已经坚持到第六天了,只需要再坚持一天,我就能度过反抗期,成功42%了。
最后分享一句话,获得惊人成绩唯一的途径,就是重复每一个小步骤。